今天,大批难民在匈牙利边境穿越的画面,让人联想起1989年泛欧野餐时,东德人跑向奥匈边境的情景。当时,东德人为了奔向世界,借道匈牙利,然后再穿过匈牙利与奥地利边境,从奥地利去西德。
如果上述比照令人不胜唏嘘的话,荷枪的难民的画面,也许会勾起更令人不快的回忆——二战期间被着上火车的景象。同样,1941年入侵后,拖家带口逃离的苏联难民,与今日的叙利亚难民奔赴欧洲的画面又是何其相似。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难民危机,无数欧洲人失所。二战后,很多人去了阿根廷,大量的欧洲移民或难民去到了拉丁美洲的其它地方。此前,西班牙内战也致使5万难民前往墨西哥。正是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欧盟容克特别提醒:“我们欧洲人必须记得,欧洲上的所有人在某个时刻都曾是难民”。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欧洲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各民族不断征战融合的历史。新版图的变动,都会导致边界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
难民潮的发生通常是一个国家了严重的或是战争。1845年,爆发了马铃薯歉收导致的。因为土地都被英国地主控制,当地的小农场主只有小片土地可供耕种。在此背景下,产量巨大、味道好的马铃薯成了主要粮食作物。当马铃薯枯萎病席卷时,导致近200万人背井离乡。其中很多人都去往了“新世界”——美国。
美国是移民组成的国家,被认为是实现黄金梦的地方。为了应对移民,美国在1892年建立了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埃利斯岛之所以被所知,因为它距离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只有300米。不难想象,当移民们望向美利坚的第一眼时,多么令人印象深刻。更甚者是自由女神像所刻的铭文:“交给我!那些疲惫的和穷苦的渴望呼吸自由的人们,在彼岸被遗弃受的可怜的人们,那些没有归宿饱经风霜的人们,把你们交给我,我站在自由的门口,高举着自由的灯火,你回家的!”
当时,等待入境美国的移民们,每人都会拿到一张白色的长方形纸卡片,记录着姓名和所在船只的舱内号码。而能否顺利进入美国成为美国国民,则全靠岛上移民官员的“六秒钟过堂”。移民们要在有限时间内回答29个问题。比如:“你要去什么地方?”、“身上带了多少钱?”、“是否只有一名配偶?”等。
20世纪初,医生还使用一个特制的小工具,来检查移民是否患有沙眼。而如此做法被人们以讹传讹成了“上了埃利斯岛后要被挖掉眼睛”的。但确实,每个前来接受移民检察官的人都不会轻松,有的人甚至紧张到虚脱。
与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相似,1910年美国开始在运行岛候审所。岛生活状况恶劣,如同。当时,华人前往美国的人颇多,有人甚至假冒在美华人在中国出生的孩子而前往美国。于是,对这种想以美国身份进入美国的人,审查就特别严格。凡是问答有出入的,都被入境。而那些回国无门的人甚至就死在了岛上。
如今,岛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有墙壁上还留着当时人所刻的诗篇:“木屋几十天,所因墨例至。可惜英雄无用武,只听音来策祖鞭。从今元别此楼中,各位乡君众欢同。莫道其间皆西式,设成玉砌变如笼。”
如果说上述前往美国的移民,更多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经济移民,而非因战争或者成为难民,那么犹太移民的命运正印证了后者的悲惨境况。20世纪30年代末,当和奥地利的遭受着致命时,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1939年的最后时刻,英国允许约10000名犹太儿童进入英国,但前提是他们在当地要有人抚养,并且离开自己的父母。
二战后,从幸存下来的部分,意图移民耶撒冷。当时,巴勒斯坦还在英国的托管之下。1947年7月11日,满载着4000多名犹太移民的“出埃及1947”号,从法国的马赛港出发前往巴勒斯坦。船只的名字显然寄托了希望此行能如摩西穿越红海般幸运。
然而,英国并不打算接受这些难民。英国海军拦截了这艘难民船,士兵登上了船体,难民们虽激烈抵抗,但无果而终。之后,“出埃及1947”被拖至海法港口,难民们被赶上了三艘汽船,英国打算把他们送回。
而当难民船抵达汉堡后,船上的犹太难民都不愿意下船。最后,英国不得不登上其中一艘船犹太难民。而难民们则用一切可能的武器——小木块甚至饼干,投向英军士兵,事件最终导致33名受伤。结果,这批刚离开的犹太难民,不得不重回营地生活,直到以色列建国后,他们才得以重新起航。
在当代,国家的战争也常常导致大量难民的出现,比如越南战争。在美国1975年从越南撤军后的20年间,有约300万人逃离越南、柬埔寨和老挝。100多万人借助船只外逃,这些人被称为“船民”。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橡皮筏、渔船,甚至还有钢壳船。
“船民”们在海上漂流处境,除了风浪还要防止海盗截杀。周围的国家如泰国和马来西亚对“船民”不屑一顾,导致无处靠岸的大量“船民”死于饥饿、暴晒或者翻船。将此称为“亚洲大”。面对如此的景象,发动越南战争的美国自然无法逃脱上的责任。因此,美国对前来的越南难民也进行了安置。
同时,难民危机也催生了国际难民组织的诞生。联合国于1951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并在1967年通过了《难民地位的协议书》。其中对于难民的定义为:“一切由于种族、教、国籍,为参加某一社会团体,或因为某种见解的原因而滞留国外,因为恐惧遭受本国,不能或不愿接受本国的人。”
联合国难民署(UNHCR)也于1950年成立。该组织面对的第一个紧急情况便是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该事件导致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此后的一次难民高峰是1990年的南斯拉夫战争,该战争导致300万人失去家园。到了2000年左右,难民数量又降至历史最低。然而,平静总是不会过于长久,新的难民高峰发端于2011年,正是在那个时候,爆发了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利比亚到叙利亚,一波波冲突和战乱之后,是大量逃离的人潮。
早在1989年,时任欧盟难民与问题协商会议秘书长的Philip Rudge就指出,对于日益加深的移民问题没什么好奇怪的。这是因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差距一直在加深,有些国家都不能本国人有体面的生活。而同时,经济战略和科技进步,使得国家可以在那些最落后的村庄里炫耀式的生活。如今,正是带着对西式生活的向往,中东北非的难民们尝试叩开欧洲的大门。难民们通常:非洲到欧洲、中东到欧洲、中美洲到美国。很多难民会选择与自己文化有亲近感的国家作为目的地,如法国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里难民的目的地,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叙利亚、阿富汗和伊拉克难民多会选择欧洲。
如美国,早期需要劳动力来建设太平洋铁,或是去开金矿时,对华人是极为欢迎的。此一时期还委派中国经纪人在广州发,宣传美国的“黄金梦”。而到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而引发萧条之后,美国转而对华人开始,甚至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冷战时期,美国为突显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纳了大量从社会主义国家叛逃而来的人。但即使对同样来的古巴难民和越南难民,美国的安置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古巴者,美国鼓励集居;而对越南难民,为防止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将涌入的难民分散安置。
算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既是让上千万人失所的二战肇始国,也在战后吞下了使本国国民被东欧或东南欧国家出境成为难民的苦果。二战之后,联邦因为劳动力不足,鼓励“客籍劳工”前来工作。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劳动力需求减少,联邦就停止了募工活动。但联邦仍然接纳了大批跑来的东欧经济难民和叛逃而来的东德人。1992年前南斯拉夫内战时,接纳的难民人数达到了最高峰,仅一年便超过43万人。
但同样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排外情绪高涨。1992年8月24日晚,东部港口城市罗斯托克爆发了战后最为严重的排外事件。一百多名越南人被围困在安置难民的向日葵大厦内,右翼将大楼点燃,围观和参与骚乱的当地居民达数千人。1993年,这种排外情绪促成了第16条的修改。新的条文断绝了那些来自被视为“安全国”的申请者被认定为难民的希望。
如今,又以高姿态,在欧盟内部扛起了接收难民的大旗。在昔日爆发排外事件的罗斯托克,今日又举起了欢迎难民到来的旗帜。
然而之外,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由于面对难民危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因而面临组织的。1990 年签订1997 年生效的《都公约》,难民申请由他们进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承担,这导致欧盟边境国家如意大利、希腊,相对面临着更大压力。而另一些国家,如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历史上曾受过穆斯林的国家,在情感上未必愿意接收大批穆斯林移民。因此,即使欧盟不久前通过了分摊12万难民的计划,其内部国家之间就难民问题也仍是矛盾不断。
2015年10月8日,希腊莱斯博斯岛,移民和难民遗留下来的船和救生衣。离开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自然灾害、战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冲突之下,是一波波的人们背井离乡。有时候,为了偷渡到向往的国家,人们想尽办法,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代价。当叙利亚3岁男孩阿兰浮尸海滩的照片展现给全世界之时,无数人感到心痛。然而,在这之前与之后,只要战争、冲突、差距没有终止的日子,历史的循环键可能只会一次次地被按下。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