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拦门酒、精美的苗族刺绣、别具特色的苗族歌舞……余秋雨笔下“用美丽回答一切”的西江千户苗寨,如今已经成为贵州全域旅游发展下的一大热点。12月21日至23日,记者随“爱在西江·云南旅游人西江行(第二季)”团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深入采访苗寨民族文化的、发展、共享机制,了解当地旅游业在文化传承、旅游扶贫、社会动员、业态打造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与做法,为云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嘎歌古巷深处,叮叮当当敲打银饰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银匠哥”银旺正专心地制作银饰。“制作一个苗族姑娘头戴的银花冠需要十多道工序,耗时半个多月。”一直以来,银旺始终坚守传统打银技法。在他看来,比赚钱更重要的就是传承。
银旺出生于西江千户苗寨附近的麻料村,这里又被人称为“银匠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打银为生,耳濡目染下银旺习得了一手好技艺。“以前我们村的祖辈都是走村串户给人打银,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匠走入景区,收入也增多了不少。”银旺告诉记者。
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旺制作的银饰也受到了更多游客的追捧。为了更好地和传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景区还专门开设了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习所,教授游客制作银饰。在银旺看来,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还让更多人了解苗族制银,爱上这门技艺。
不仅是银饰制作,让游客体验刺绣、蜡染、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嫁娶、祭祀、歌舞等苗族特色文化也成了景区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紧扣原生民族文化资源,着力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通过实践推广“演艺+旅游”、“非遗+旅游”、“民俗+旅游”等核心文化产品,出苗寨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价值。截至目前,景区已推出40余项免费民俗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具内涵的旅游体验。
第一道恭喜酒、第二道善良酒、第三道勤劳酒……苗寨游的第一步便是这苗家的“十二道拦门酒”,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手捧牛角杯,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来客。“我们的迎宾队伍里不仅有年轻的苗家姑娘,还有已经年过七十的老人,他们都是寨子里或者附近村庄的村民。”景区迎宾队负责人杨丽华告诉记者,随着dvdes-688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景区附近各村寨有数以千计的村民进入景区内工作,越来越多的周边村寨开始共享西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龙作为景区的“老人”,亲眼了景区从建立初期的只有30余名员工,走到如今越来越多外出务工青年返回苗寨工作的过程。杨龙告诉记者,作为国家80个“景区带村”的示范之一,西江千户苗寨的“景区带动”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发展带动和就业带动三方面。“景区每年都要拿出门票总收入的18%,以民族文化励的形式分给社区居民。”在杨龙看来,景区要发展旅游,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一来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夯实了旅游产业基础,延伸了产业链。
如今,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励性收益”、“经营性收益”、“资产性收益”和“就业性收益”已经成为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收益来源。
“门前宽阔的道路,住上明亮的楼房,闲时还能在景区表演苗族歌舞增加收入,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72岁的苗族老人侯文天喝着自家酿的米酒,满脸笑意。其实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像侯文天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常年在景区工作的村民就有2000-3000人,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较2007年增长了12倍。
“这种全方位了解苗族文化的深度游让我很惊喜,食宿、景点、歌舞都颇具吸引力,如今高铁开通了,相信会有更加丰富的滇黔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来自云南玉溪的陈帆说到。随着高铁的开通,昆明至贵州凯里仅需3个半小时,从高铁站换乘景区直通车到景区也仅需40分钟,便捷的交通也为两地的旅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云南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客源地之一,我和云南的游客早已是老朋友了。”杨龙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去过云南丽江,对丽江古城景区的体量以及多元的旅游业态印象深刻。随着高铁的开通,滇黔两地间游客往来互送也变得更加频繁,杨龙表示景区希望加强与云南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生态等合作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苗寨风情,景区将不定时推出相关主题活动。
据介绍,从2018年12月1日起到2019年2月28日内,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将向对口帮扶贵州的上海、辽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等地区游客门票全免,其余对包括云南在内的各省市地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政策。
十二道拦门酒、精美的苗族刺绣、别具特色的苗族歌舞……余秋雨笔下“用美丽回答一切”的西江千户苗寨,如今已经成为贵州全域旅游发展下的一大热点。12月21日至23日,记者随“爱在西江·云南旅游人西江行(第二季)”团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深入采访苗寨民族文化的、发展、共享机制,了解当地旅游业在文化传承、旅游扶贫、社会动员、业态打造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与做法,为云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嘎歌古巷深处,叮叮当当敲打银饰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银匠哥”银旺正专心地制作银饰。“制作一个苗族姑娘头戴的银花冠需要十多道工序,耗时半个多月。”一直以来,银旺始终坚守传统打银技法。在他看来,比赚钱更重要的就是传承。
银旺出生于西江千户苗寨附近的麻料村,这里又被人称为“银匠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打银为生,耳濡目染下银旺习得了一手好技艺。“以前我们村的祖辈都是走村串户给人打银,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匠走入景区,收入也增多了不少。”银旺告诉记者。
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旺制作的银饰也受到了更多游客的追捧。为了更好地和传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景区还专门开设了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习所,教授游客制作银饰。在银旺看来,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还让更多人了解苗族制银,爱上这门技艺。
不仅是银饰制作,让游客体验刺绣、蜡染、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嫁娶、祭祀、歌舞等苗族特色文化也成了景区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紧扣原生民族文化资源,着力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通过实践推广“演艺+旅游”、“非遗+旅游”、“民俗+旅游”等核心文化产品,出苗寨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价值。截至目前,景区已推出40余项免费民俗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具内涵的旅游体验。
第一道恭喜酒、第二道善良酒、第三道勤劳酒……苗寨游的第一步便是这苗家的“十二道拦门酒”,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手捧牛角杯,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来客。“我们的迎宾队伍里不仅有年轻的苗家姑娘,还有已经年过七十的老人,他们都是寨子里或者附近村庄的村民。”景区迎宾队负责人杨丽华告诉记者,随着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景区附近各村寨有数以千计的村民进入景区内工作,越来越多的周边村寨开始共享西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龙作为景区的“老人”,亲眼了景区从建立初期的只有30余名员工,走到如今越来越多外出务工青年返回苗寨工作的过程。杨龙告诉记者,作为国家80个“景区带村”的示范之一,西江千户苗寨的“景区带动”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发展带动和就业带动三方面。“景区每年都要拿出门票总收入的18%,以民族文化励的形式分给社区居民。”在杨龙看来,景区要发展旅游,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一来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夯实了旅游产业基础,延伸了产业链。
如今,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励性收益”、“经营性收益”、“资产性收益”和“就业性收益”已经成为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收益来源。
“门前宽阔的道路,住上明亮的楼房,闲时还能在景区表演苗族歌舞增加收入,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72岁的苗族老人侯文天喝着自家酿的米酒,满脸笑意。其实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像侯文天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常年在景区工作的村民就有2000-3000人,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较2007年增长了12倍。
“这种全方位了解苗族文化的深度游让我很惊喜,食宿、景点、歌舞都颇具吸引力,如今高铁开通了,相信会有更加丰富的滇黔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来自云南玉溪的陈帆说到。随着高铁的开通,昆明至贵州凯里仅需3个半小时,从高铁站换乘景区直通车到景区也仅需40分钟,便捷的交通也为两地的旅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云南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客源地之一,我和云南的游客早已是老朋友了。”杨龙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去过云南丽江,对丽江古城景区的体量以及多元的旅游业态印象深刻。随着高铁的开通,滇黔两地间游客往来互送也变得更加频繁,杨龙表示景区希望加强与云南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生态等合作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苗寨风情,景区将不定时推出相关主题活动。
据介绍,从2018年12月1日起到2019年2月28日内,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将向对口帮扶贵州的上海、辽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等地区游客门票全免,其余对包括云南在内的各省市地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