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喀喀湖边的编船人

※发布时间:2018-12-29 10:16:0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海拔3800多米的的的喀喀湖被誉为印加文化的发祥地。当地的艾马拉人身着民族服装,划着一种用香蒲编成的小船在湖面劳作,向来是的的喀喀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居住在湖畔小镇瓦塔哈塔78岁的艾马拉老人保利诺·埃斯特万是今天为数不多的几位仍能用香蒲编船的工匠之一。

  不知从何时开始,生活在的的喀喀湖边的艾马拉人就开始用湖中生长的香蒲来编船。埃斯特万告诉记者,的的喀喀湖海拔太高,木材匮乏,对数千年前就生活在这里的艾马拉人来说,香蒲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根据艾马拉人的古老技艺,人们把成千上万根香蒲的茎晒干,用绳子精心捆扎,形成一种两头尖翘、中间宽厚的草船。这种香蒲船被称作“托托拉”,轻巧灵便,人们驾驭着它,即可以在的的喀喀湖面捕鱼劳作,也可以用来运载重物。

  埃斯特万老人说,他从12岁起就开始学编船,年轻的时候,一个星期就可以编成一艘4米长的“托托拉”,如今他已无力再编织大型的“托托拉”,但每天仍要编织6艘“托托拉”模型卖给旅游者。用一生的时间编织“托托拉”,埃斯特万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说,通过他和其他艾马拉编船人的努力,一方面使这种有数千年历史的工艺得到了传承,另一方面也了许多科学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证明在哥伦布时代以前的印第安人有足够的航海条件前往其他。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埃斯特万的编船技艺就引起了海外的注意。应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的邀请,埃斯特万与几位朋友用集装箱携带200多万根香蒲草前往摩纳哥,在那里编成了一艘长12米的“托托拉”。来自不同国家的6名探险家驾驶着这艘以风为动力的“托托拉”,从摩纳哥出发,耗时57天横穿大西洋,抵达了巴巴多斯岛,这是“托托拉”首次完成海上长途航行。回忆起当年的,78岁的埃斯特万仍激动不已。他说,这艘“托托拉”至今仍保存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博物馆里。

  此后,埃斯特万编织大船出海航行的目标一直没有。1988年,埃斯特万和儿子在秘鲁的卡亚俄港编成“Uru”号,从秘鲁海岸出发,耗时5个多月,依靠自然动力航行近5000公里,抵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了古代印第安人有可能横穿太平洋,前往复活节岛和南太平洋诸岛的假设;1999年,埃斯特万打造的“MataRangiII”号从智利阿里卡出发,横穿太平洋,抵达太平洋中南部的马克萨斯群岛。“MataRangiII”号长30米,宽7米,高4.2米,用了80吨香蒲,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托托拉”。

  2002年,应美国大学一个科研小组的邀请,埃斯特万编成了一艘14米长,12吨重的“托托拉”。从被认为是印加人发源地的的的喀喀湖太阳岛上,航行32海里,运送了一块重达9吨的巨石,来到湖东南岸,了此处的蒂瓦马伊琾纳卡印第安人遗址有可能是利用太阳岛上巨石建成的假设。

  尽管“托托拉”和编船工匠在海外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在故乡玻利维亚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和重视。埃斯特万不无地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种技术,他们一心就想离开这里,而不愿学习并传承自己的文化。”埃斯特万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玻利维亚第一位印第安人总统埃沃·莫拉莱斯执政后得到了改善。他说:“以前的白人总统都不珍视印第安文化,而埃沃却很重视。他当选后曾经邀请我到去做客,我当时送给了他一艘“托托拉”模型做礼物。不久前,埃沃又给我打电话了,我准备新年的时候再去拜访他。”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