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拍中国美食必打卡四川

※发布时间:2019-10-24 21:47:2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由《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美食纪录片热潮经久不息。从《风味》《人生一串》,到《风味原产地》《宵夜江湖》《早餐中国》观众跟随这些美食纪录片的镜头深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城市和村庄,大街和小巷,寻找属于自己的美食记忆,也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平常滋味。

  近期的《奶奶最懂得》更别具一格,是由会说中文的英国小伙儿大米深入中国偏远但美丽的村落,跟当地的奶奶们学做传统美食。第二集播完后,有观众还反映看了。其实,从外国人的视角拍中国美食,《奶奶最懂得》不是第一个。1980年日本岩波映画制作所拍的《中国的食文化》,至今仍被中国观众津津乐道。这部纪录片用写实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广东、四川、江南四大区域的代表性美食。

  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交流增多,tvN、BBC、CNN等国外纷纷加入了探寻中国美食的行列,《街头美食斗士》、《发现中国:美食之旅》、《上海之味》,甚至《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也曾两度到中国拍摄。

  外国人视角拍的中国美食纪录片,都有什么特点?首先,带主持人基本是标配;其次,四川是他们比较偏爱的拍摄地点。

  中国的美食纪录片,不论是力图呈现全貌的《舌尖上的中国》,还是专注某个领域的《人生一串》,都是用镜头和旁白叙事,极少出现主持人的角色。但对于外国人视角拍摄的中国美食纪录片,主持人基本是标配。

  2012年BBC拍摄的《发现中国:美食之旅》,由主厨谭荣辉和华裔主持黄瀞亿带着观众在中国的、四川、云南、广东、遍寻美食;2016年BBC出品的《上海之味》,则由著名英国美食家RickStein带着摄影机的镜头来到上海。在品尝地道上海菜的同时,他还走进渔村、老城区、海鲜市场,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领略并解读他眼中的上海文化;2018年tvN拍摄的《街头美食斗士》第一季,八集里有三集都是关于中国美食的内容,韩国著名美食主持人白钟元在成都、走街串巷,品尝街头美食。《街头美食斗士》第二季今年9月底,预告片透露白钟元第二集要去西安;被全世界诸多美食纪录片制作方当做标杆的《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因为主持人安东尼波登患抑郁症于2018年离世,已经成为绝唱。该节目2014年的第四季和2016年的第八季,安东尼波登分别探访了上海和四川的美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中国的食文化》是没有主持人的。《中国的食文化》一共五集,分别介绍了、广东、江南和四川这四地的饮食文化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艺。以现在的眼光看,当年拍摄美食纪录片的手法相当朴实,朴实到了刻板的程度。描述菜肴制作方法完全是技术派,厨师怎么做就怎么拍。正因为这种客观写实的风格,《中国的食文化》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中国八十年代风貌的纪录片。片中,双职工家庭很多,因此大家早餐都到小吃店解决。隆福寺小吃店的豆浆、焦圈、油条、豆腐脑、豆汁儿供不应求,如今这种景象早已消失不见;广州的菜市场生猛得令人咋舌,蛇、猫、果子狸、猫头鹰什么都有卖;当时的川菜一点也不讲究摆盘,粗犷豪迈但仍追求百菜百味。

  外国人视角拍摄的中国美食纪录片,到访频次最高的地点是四川。《中国的食文化》里,四川和、广东、江南各占一集;《发现中国:美食之旅》里,四川也是五个拍摄地之一。

  去年在B站备受欢迎的《街头美食斗士》,白钟元第一集就去了成都。全剧最经典的一个镜头就是他在午餐高峰时段,到街头小摊点了一份隆脚饭,吃到一半觉得免费泡菜太好吃决定起身再去拿,回来却发现老板以为他已经吃完,就把他饭菜全部收走翻台了。白钟元只能一脸无奈苦笑,一个人吃饭太难了。

  《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对四川美食的呈现尤其精彩。安东尼波登连续安排麻辣十足的川菜捉弄好友艾瑞克里佩尔,让他辣得眼泪直流,嘴巴冒烟,然后又带着他品尝了并不那么麻辣的精致川菜,还和厨师学校的学生一起学做鱼香肉丝,被老师“切太粗、炒太老”。最令人回味的一幕,是安东尼波登和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的作者)在川菜大厨兰桂均的“玉芝兰”餐厅品尝精致川菜时的一番对话,始于美食,终于文化。

  扶霞告诉他们:“川菜不是只有辣和麻,更重要的是复合味,就像法国料理的酱汁。”扶霞认为,中餐是最被低估的菜系。人喜欢吃中国菜,一般认为中国食物好吃便宜,老实说有点没价值。但中国菜还有很多面貌,从最高档的宴席,到丰富的农民食物,街头小吃真的可以称之为美食文化。安东尼波登说:“你似乎凭一己之力提出这个美丽的论点:人应该他们的天性,敞开胸怀接受川菜这种全新的料理体系,这种一开始很难接受、非常微妙的口味。”

  8集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目前上线了两集,主持米每集探访中国不同村落里的两位奶奶,分别向她们学习一种传统美食老手艺的制作方法。第一集里,大米在浙江的潘周家学习做长寿面,在郑宅学习做豆腐皮;第二集,他在安徽木梨硔学习做米粿和腌制臭鳜鱼。不少网友表示,不仅被接地气的传统美食馋到,还被美食背后的人和故事了。

  新京报专访《奶奶最懂得》的主持米和制片人朱乐贤。大米表示,他从小就喜欢中餐,对中国传统美食“老手艺”感兴趣。他希望像陈晓卿一样把美食节目一直拍下去。朱乐贤则告诉新京报,与大米合作就是希望外来视角和文化的碰撞,能给美食纪录片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奶奶最懂得》中,大米向奶奶学习一种传统美食老手艺,也会用同样的食材做一道合璧的自创菜式,请奶奶和她的家人吃。第一集,他用潘周家的长寿面做了“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用郑宅的豆腐皮制作了意式甜点“郑宅巧克力豆腐包canoli”;第二集,他做了“冬笋意大利面”和“木梨硔葡萄牙臭鳜鱼汤”。大米透露,用当地的食材创作合璧的菜品是他的兴趣所在。“做这样一道菜,可以增加一层文化交流的意味在节目里。纪录片当然主要是记录当地的生活,这要占节目的大部分。但我觉得,我在这里学到了东西,就要回报一下,中国叫礼尚往来。与此同时,也会带给观众更多新鲜的体验。”

  合璧的自创菜式,大米并不总是成功的。“大部分时间是成功的,有的时候还行,有时候也失败了。”事实上,第一集里他用煮意面的方法做出来的“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就不太成功,奶奶评价说有点硬,长寿面要煮的更软一点。之后节目里,大米也经历过一些失败,例如在偏远的乡村做西餐,没有烤箱导致食物没有烤熟。“对我来说做失败也无所谓,能达到中美食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好了。通过做合璧的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食材的不同看法。比如有的食材在是当做香料的,但中国可以把它做成甜品。我呢,毕竟是个外国人,从我的角度去探索这些美食,如果不做这些合璧的尝试,会错过一个有意思的点。”

  由讲中文的英国米担任主持,深入中国乡村腹地探寻传统美食老手艺的纪录片,究竟是拍给谁看的?节目的开篇就说,美食,是世界的语言。大米在采访中也表示:“首先是给中国观众看的,毕竟我是用中文去交流,而这一季都是在中国拍的。但我觉得这个节目完全可以在很多国家,让全世界了解、体验我所体验的东西。我们讲述的内容,相信全世界的观众都会感兴趣。美食,是没有国界的。”

  大米对东文化交流非常感兴趣,之前拍摄《面面大观》就沿着丝绸之观察美食在东交流中的变化。大米告诉新京报,他想通过节目把家乡英国的美食介绍给中国观众。“我有很多拍节目的点子,想过有一天,能带中国的观众到英国去发现美食,比如去苏格兰、威尔士、这些的地方、大家没去过的地方,寻找真正的美食。我家里人一部分在南边的海边,我也想带中国观众去那边找新鲜的海鲜。只要大家愿意金木水火土查询表看我,我是打算一直拍下去,拍很多很多年,到我老。”

  大米从1岁开始在长大,从小对中国美食就不陌生,用他的话说“广东菜吃了一辈子”。后来到伦敦上大学,大二交流到留学。这段时间里,他磨练了中文水平,去了中国很多地方品尝各种特色菜品,感受到中餐的多样性,逐渐对中国美食的老手艺产生了兴趣。

  大米特别擅长和奶奶们聊天,奶奶们也非常乐于将老手艺传授给这位“洋徒弟”,甚至毫不设防地跟他分享一些或难过或开心的家里事。第二集里,木梨硔的洪春囡奶奶就跟大米聊起了令人伤感的家里事女婿意外身故,女儿支撑一个家非常辛苦,她也只能帮一点是一点。大米给洪奶奶做了一道温暖的鱼汤,临别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看到洪奶奶下楼梯十分费力,大米她一定找人给楼梯装个扶手。被的网友纷纷感慨:“这个外国小哥太暖了!”

  大米告诉新京报,《奶奶最懂得》创作初衷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大米家里的老人中三位已经过世,只剩下吉尔奶奶。他现在都记得最喜欢奶奶用自家果园里的苹果做的苹果派。“我意识到那种属于童年时代的味道一去不复返。我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观众感受我和你们对童年这份记忆的不舍。相信大家都会经历过这种情感,会与我产生共鸣。”

  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经理朱乐贤与中国的美食纪录片有脱不开的渊源,从最早的《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风味原产地》《宵夜江湖》《奶奶最懂得》,他都担任监制或者制片人。朱乐贤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美食纪录片相对其他题材有更加天然的受众基础和更低的观看门槛。

  谈到这次与主要由外国人构成的大米团队合作《奶奶最懂得》,朱乐贤表示,主要是希望通过外来的视角给美食纪录片带来新鲜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