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火鸡投票赞成节,别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商业世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美丽的咖啡师,正在精心调制一杯咖啡,你以为她在咖啡中加入的仅是辅料?不,她加入的是利润。你看,她用灵巧的手,在咖啡表层拉出精美图案,那就是劝火鸡投票赞成节的秘密武器。只要店主为这杯色相与味道俱佳的咖啡取个别致的名字,就会有大方的顾客为品位而支付“拉花溢价”,而其就成了那只自愿赞成节的“火鸡”。
那么多经济学大师用专业术语的力量,将经济学推上神坛,那些看上去宏大的理论,令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但偏有反其道而行的卧底经济学家,在七零八碎的生活琐事中将经济学来了个大起底。在这些人的笔下,逻辑就是用来的,常识就是用来被的,很多经济现象就是用来搞笑的。今天这个奇趣、丰富、美妙的世界,就是人们因经济的驱动力量而脑洞大开共同创造的结果。
不妨跟随英国卧底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的脚步,开始一场经济巡游之旅,从微观处慢慢体会经济的与,再从宏观处看懂经济的律动。《卧底经济学》全套四册,分别为《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世界》、《非世界的经济学》、《世界经济运行的线多个精彩案例为引,不断切换宏观与微观视角,展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充满与阳谋的奇趣经济世界。
先来看看厂家那些瞒天过海的小。有时看上去笨笨的商品,正是厂商有意设计的结果,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凸显另一款商品的优越。IBM曾同时生产低档打印机“LaserWriter E”和高档打印机“LaserWriter”,但这两款打印机的区别仅在于IBM在低端打印机内增加了一个芯片,令其打印速度慢下来。此举目的就在于令大方的买家心甘情愿地接受高端打印机的高价。这类例子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比如商场中一些包装粗糙的产品,其意义同样也不在销售,而在于令其他商品在对比中身价倍增。多少人就是在商家精心设计好的商业迷局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爱上了那些有着花哨功能,却的高价商品!
再来看行业大佬们隐秘的利益。为什么那么多行业,被相关专家制订出了高高的准入门槛?为什么明明业界人才不足,制定行业规则的大佬们却不愿降低门槛扩充队伍?是为了在行业内部保持高水准,还是激励后生学子精研专业知识?这些答案都没错,但却没有切中要害。上述这些好处,其实只是行业城墙高筑所产生的“副产品”,设定较高准入门槛的真实用意在于执业资源的稀缺性,这是抬高市场价格的神器。假若注册会计师证书也像会计从业资格证那样轻易就可考取,那么注册会计师们的劳动报酬将会大打折扣。降低执业门槛,会触碰已获“准入证”人员的核心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延续的思就不难看出,有时候所谓的种族歧视、歧视、习惯差异,都是打着牌的经济抵制,真实的利益欲求总是被包裹在花样繁多的与文化外衣之下。如果一个地区涌入太多外来务工人员,那么本地员工的收入就会持续下降,直到由于工资过低对外来务工人员失去了吸引力,人员开始外流,工资才会重新上涨,开始新一轮涨跌循环。人们久了,也就相信了自己精心编织的,甚至在内心深处将之做成了一道证明题,不断去为自己的利益寻找佐证。
高管的工资,不过是老板高高挂起的一串葡萄,用于激励员工拼命工作,与高管为公司贡献的价值并无多大关系。你以为你的购房支出是在支付建筑成本和地价?问问你内心的声音,其实你购买的是安全感和未来的机遇,房屋价值远在房屋之外。
经济学是一面奇妙的镜子,初看是哈哈镜,把世界拉伸变形,乖巧又夸张;再看却是一面无比真实的镜子,能透过世界纷繁的直抵真实。经济学有与非的矛盾统一,也有情感与智慧的微妙平衡。所以,读懂经济就是读懂社会,读懂社会就是读懂人性。
为什么增多一条由城市边缘通往繁华地带的轻轨,沿线房屋业主热烈欢呼,而中心地带的业主却拉起了抵制?是在担心轻轨对周边生态的影响,担心轻轨带来的人潮对居住安全造成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轻轨开通,会造成中心城区房价下跌,沿线二、三线区域房价上涨。轻轨开通,将大大缩短由城市边缘通往城市中心区的途时间,原在中心区居住的租客可重新在城市边缘寻找住处,城市产业布局将逐步变化,服务业、商贸业都将随人群涌动的方向而迁移。如果用时空动态图来展现轻轨开通对城市整体的影响,就会清楚地看到轻轨是如何打破旧有的城市格局,施展空间魔法。
大多数人都对大城市趋之若鹜,那么我们究竟是爱上了它的公共设施,还是城市文化,抑或都市风景?照书中的说法:“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居民工资水平就提高10%,同时,消费品价格上涨16%。”若单从收入支出比角度来讲,居住在大城市实在是件不划算的事儿。那么大城市的引力所谓何来?综合书中所述,我们爱上的并不是城市,而是城市因不同人群的集聚所能产生的种种机遇。这既包括因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创新火花、在彼此的学习中快速增长的技能,也包括在环环相扣的人际关系网中所产生的人际通,当然也包括城市所能提供的优良医疗、教育、道交通、卫生服务等。有显示,世界上大部分创新均来自于人口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城市,资源集聚效应会巩固强者恒强的定律。
经济世界解决的永远是效率的问题,与公平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道附加题。如果市场完美运作,那么财富就会加速向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的手中集聚,而“卖炭翁”、“养蚕女”并不会因辛劳勤苦而得到什么额外励。那么,如何借助市场实现公平、与,关照,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卧底经济学家借助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肯尼思·阿罗的“领跑理论”给出了解题思:以“有形的手”,来调校市场的钟表,即在不损害市场效率、不造成资源浪费的前提下,由重新为那些因特殊原因而仅能慢跑的“运动员”设置起跑线。
书中示例,有一个冬天,英国有2.5万贫困老年人因无钱购买燃料受寒而死,一片之声。但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备选方案:其一,通过降低燃料税费使供暖价格下降,但这一普惠政策的弊端是会造成燃料的过度消费,导致污染;其二,反其道而行之,提高燃料税费,将增加的收入用于补贴那些低收入老年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补贴资金的用途。英国最终选择了方案二,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因燃料是国民的刚性需求,即使多征一点税,国民也不会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即价格度相对较低,因此将多征的税费用于补贴老年人,让其择其所需而消费,不会增加对不必要的污染。这样的行为虽然损失了一点市场公平,但这种“劫富济贫”,挪动“经济起跑线”的行为,却为经济主导的世界注入了温情。
需要指出的是,“劫富济贫”调节经济起跑线,虽然比直接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失灵更为有效,但并非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任何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难题,无不牵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需要系统考虑、统筹考量,不论是卧底经济学家的,还是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理论,都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假如没有一只有形的手干预,市场只会沿着强者恒强的轨道一狂奔,直至市场失灵,比如大企业垄断市场,拥有稀缺力量的公司市场等。然而,要是的力量过于强大,有形的手完全了无形的手,那么市场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更难以谈起,也将不复存在。
经济学的用途,小到解决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大到调节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运行。以经济学家的眼睛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世界充满了奇趣,在看似的决策背后往往着非,而在一些看似盲动的背后又有太多的深层原因支撑,看似简单的税收政策背后别有洞天,那是一根调节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魔法杖。
无疑,看懂经济只是让你明白经济运行的规律,看清事物之下的深层原因,而不是把计算和算计放在心头。真正精明的人,并不会在小处斤斤计较。在生活中,把握住大的经济脉动,而在小事上迷糊一点又何妨?所以,但凡真正成就伟大企业的企业家,总是具有大将风度,在举重若轻间轻轻撬动世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