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有状元街,一条是城南的曹状元街,一条是青岩的赵状元街,还有一条是城北的夏状元街。这状元街,可谓是贵阳文化的冠冕,了贵阳文教兴起的历史,了贵阳地灵人杰。贵阳教育的兴起,至少要晚于中原千余年,可是自明代建学以来,人才联袂而起,渐比中州。明代的贵州宣慰司、贵州卫、贵州前卫及贵阳府,涌现出233名举人、27名进士,还有24个武进士。清代更盛,贵阳共出了900名举人、192名进士、21名武进士,更可喜的是出了文状元和武状元。
清咸丰七年贵阳青岩人赵以炯状元及第正归来。赵以炯故居在青岩北门下院街,地名办将此街改名为“赵状元街”。
住在曹状元街的是咱们贵阳的武状元——曹维城。早前,先后叫过常平巷、状元巷、市场,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才正式改名为曹状元街。
都说贵阳“南有武状元,北有文状元”,所以这住在夏状元街的是自然就是文状元——夏同龢。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状元身份留学的第一人噢~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昂扬着甲秀天下的风貌,引导人们美好的未来。
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孔学堂坐落于花溪董家堰,东毗大将山,西临花溪水,俯瞰十里河滩中段。2011年3月,经贵阳市委、市研究决定修建一个以推崇孔学、国学、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贵阳市孔学堂。孔学堂坐落于花溪董家堰,东毗大将山,西临花溪水,俯瞰十里河滩中段。孔学堂建筑群由五百米中轴线贯穿,讫于万仞宫墙,经棂星门,过泮水之桥,拾阶渐上,至大成广场、大成门、大成殿,止于杏坛。有奎文阁、乡贤祠、六艺馆居其左,又有研究院、大讲堂、廻廊之廓居其右。其功能集祭祀活动、纪念、吟诵、游艺、旅游、文化产业等功能为一体,是贵阳市传承与儒学的圣殿,与新风的。
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是三组古建筑的总称,它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三组古建筑共同组成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
阳明祠是后人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
祠内林木葱茏,根雕、盆景千姿百态,桂树浓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径回廊,清幽宜人。祠内现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线刻大像。祠内左右两壁还嵌有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木刻。建祠以来,文人墨客吟唱题赞,佳作不乏。
时光贵州是贵阳城西休闲旅游主题商业街区、贵州100个特色旅游景区之一,位于贵阳百花湖、红枫湖之间,是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食宿、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主题商业街区。“时光贵州”小镇所在地清镇市,在明朝时期是“威清卫”和“镇西卫”两个卫所名字的简称,而这两个名称恰恰代表了贵州典型的屯堡文化遗存地。这一文化底蕴,为小镇注入了灵魂与魅力。时光贵州以明朝“调北征南”的屯堡文化为重要节点,用“海纳百川”的时期老贵阳为本底,讲述贵州600年来的文化繁华,成为小镇的文化精髓。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35公里的乌当区新堡乡,是一座清新自然的山寨。香纸沟保留着目前国内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土法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族村民家中还着蔡伦的画像。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御赐为“神圣纸品”。
弘福寺位于贵阳市黔灵山群峰中心,距城约1.5公里,是十方丛林,为贵州首刹,向有“黔南第一山”之称。弘福寺于1672年(清康熙11年)由赤松开创,“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善始善终之意。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乃禅门五之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