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马云的署名文章《贸易战:就业、机会和希望》。马云以致力于全球普惠贸易发展的企业家视角认为,“中国是收入的顺差,美国是利润的顺差;贸易逆差是一个错误问题,而贸易战是根本错误的手段”。其实美对华贸易逆差根本上是美宏观经济失衡的表现,而特朗普总统以此为由贸易战,更是,通过寻找外部来转移国内选民对的不满。
首先,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一个美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现象以及美国与外部世界经济关系的反映。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美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通过透支美元的国际信用,美国就可以低廉价格获得全世界的商品。这使得美国、企业和居民的储愿大大降低,养成了高债务、高融资的。当前美国净储蓄率仅2%左右,60%以上的个人储蓄不足1000美元。如此高消费、低储蓄必然导致对外国储蓄或者外债的依赖,而外国只能通过贸易顺差来获得美元,如此循环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的本质特征。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就持续扩大,与特定贸易伙伴并无直接关联。2017年美国与102个贸易伙伴有贸易逆差。
其次,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是其整体贸易逆差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制造了贸易逆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变化而造成。日本在1990年左右曾经在美国贸易逆差中贡献达65%,而如今不到10%,而中国份额则从当时的10%左右上升至46%。整体来看,东亚地区占美国贸易逆差的份额则基本稳定。而且中国作为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最终组装地,表面上占有很大的贸易总额,但增值比率并不高。
第三,中美贸易逆差很大一部分是双方在贸易统计上的差异而造成。2017年中方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美方统计美中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双方统计相差高达994亿美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统计差异、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多方面。
第四,中美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和相关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中贸易逆差的存在。目前美国向中国出口最主要的产品是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但中国希望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也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则由于受到美国政策的而无法向中国出口。另一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是机电和轻工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极高。例如,“中国制造”玩具在美国的市场渗透率超过80%,家具超过50%,纺织品(服装、鞋靴等)超过30%。这些产品与美国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美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本国生产的高成本,从中国进口是市场选择。同时,美国企业掌握了这些产品的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纺织服装、鞋帽等商品的进口商和零售商获益达到商品整体利润的90%。
第五,虽然中美货物贸易存在逆差,但美国服务贸易对华长期保持顺差且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69亿美元,与2006年144亿美元相比增长了5倍,贸易顺差达到577亿,是2006年的40倍。
因此,美对华贸易逆差根本上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表现,而非原因。中国在美贸易逆差来源中占据较大份额,主要是中国在制造业最终生产和组装环节中相对于他国具有比较优势。此外,美国在高科技和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又由于技术和制度因素难以为出口。从这些角度看,美国提出的贸易逆差就是一个错误问题,而且美国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也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