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济群: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9-3-14 2:30:3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由此带来的危机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浮躁,甚至在未及思考之际,就被整个时代拽着往前跑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呢?我们不能否认发展的意义,但如何发展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心目中,乃不到之地。事实上,在这个的时代,要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和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俱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还衍生了更多的具体问题:从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等。带着这些问题,《人》记者安隐采访了济群。

  记者:在今天,发展经济几乎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长期从事通俗,对社会问题始终非常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济群: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虽然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生态的,水准的下降,民风的失去。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更多的是感到忧虑。我并不否定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更关心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希望社会能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为前提。

  记者: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而的,它不仅是僧人的之地,也是的家园。那么,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这样的教场所是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济群: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多数已成为旅游点。而又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这也在客观上带动了的经济发展。这些年来,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的和的道风也在逐渐失去。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是让我最为担心的。

  记者:曾将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总结为化、化、化和学术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商业化是否也会对佛教的健康发展构成同样危害?

  济群:有位读到《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发表于《人》创刊号)之后,对我在文中总结的这几点误区现象深表认同。他在来信中还提到:目前,教界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贵妇也疯狂更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可见,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认为,佛教商业化,其实就是化的表现。在发展经济的下,很多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至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交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没什么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化,是当今教界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记者:如果也商业化和化,我们将失去最后一片,这既是佛教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在这个横流的时代,应如何保持自身的?而僧人又应如何自律?

  济群: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

  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太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滚滚。所以,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难。在过去,一道围墙就能保障的清静;而今天,电视、电话、网络都能突破围墙的阻隔。除非具备很深的定力,否则单靠个人力量,的确很难抵挡的冲击。而一个如法的僧团,就是抵挡的一座堡垒。所以生活在僧团中,远比独自居于精舍更有利于。

  而作为僧团来说,想要完全封闭起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身,同时还要利益社会,这就必须与社会保持沟通。但在面向社会的同时,要把握好的尺度,尤其要加强对电视和网络的管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僧众。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风建设,通过和禅修来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质。只要信心道念坚定了,就能明确作为出家人的本份和职责是什么,自然也就有能力抵制社会的种种,从而自觉个人乃至僧团的性。而这一点,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