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2019辽宁教师资格考试: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五)

※发布时间:2019-8-18 5:24:5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1、折衷理论: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对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

  (2).内部化优势。假若已经满足条件1,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比起把它们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这些利益的实现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新的价值链环节)。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相结合,即充分利用世界其它国家的要素优势。实际上,世界生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等)差别显著。的、政策、社会因素、市场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条件有很大不同。这些均构成国家的区位优势。

  综上所述,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2、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在区位选择时受区域政策影响明显。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1.便利的交通运输。包括与公司内其它分部、子公司之间,与其它主要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及时的信息获取。具有丰富信息的区位对总部决策制定起重要作用。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变化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相关国家主要决策信息等。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这些关键人员包括国家立法机构和有关机构的主要人员、其它大型公司首脑、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市场)的决策人员等。通过当面交谈、交流,不仅可获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

  4、R&D(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区位要求:1.接近于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吕后的情人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编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公司的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据贝尔曼和费希尔的研究,母国市场型公司、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和世界市场型公司的R&D趋于不同的格局。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即使少量公司在海外建立R&D,也限于低层次的支持型实验室。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综合性R&D实验室)。世界市场型公司(全球运营)具全球取向,而不限于某一国家市场。这类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特定研究实验室。

  1、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区域经济研究之中,并且与地理空间概念融合起来,就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机制的区域增长极理论。

  2、循环积累原理:循环积累原理是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Mydral)于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的。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的。如果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而且不是简单的循环,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循环积累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3、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地域综合体看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4、产业集群:在特点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提供商基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即为产业集群。

  5、产业集群的植根性:指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根植性表明了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一种紧密关系。产业集群是在“地方”上生长起来的,其发展又有深深的“地方”烙印,其生命力根源于“地方”特殊的。

  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一经形成,就会对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迁产生持续的影响。首先,产业集群形成后,必然引发该产业的企业向集群所在的区位集聚,同时,与该产业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这个集群所在的区位,于是,在区域内,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而引起该产业空间组织的重新调整,往往形成某种极化空间分布格局。产业集群的发展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格局。其次,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带来所在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果是导致区域内出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或者强化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三,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开发区的成败,进而也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心转换,对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7、区域管制:通过多种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财成国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