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如何击垮大明王朝?

※发布时间:2018-11-19 17:17:0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编者按:关于明朝的原因,或归于灾荒,或归于党争。独本文独辟蹊径,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因白银注入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与明代的关联。不失为一新思。

  据说这次,开始人们还可以去山里挖草吃,勉强能活命;不久草被吃光,人们就吃石头,消化不了,几天就死了;要是有人独自出行,就会被吃掉,还有人盗墓吃腐尸;很多地方整个县城的人都死光了。

  气候灾害确实是明末的导火索,此外也还有诸多上的原因,但隐隐约约有一个魅影藏在这些原因的背后,露出的笑容,他早就不知不觉间吸干了大明的元气,正是他的敲骨吸髓,让东亚霸主,在面前毫无之力。他就是波托西的白银。

  公元1545年4月,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半个世纪之后,西班牙人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贵金属矿藏。据说,一个叫迭戈·瓜尔巴的人奔跑在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脉高原上,在即将摔倒时,他抓住了一丛灌木,并拔了出来,然后发现了土层下闪耀的金属。

  就这样,有史以来最大的银矿——波托西银矿被发现。这座储量极其惊人的矿藏,一经开采,每年就可以承包全世界80%的产量!

  波托西银矿发现之后,除了将新产出的白银向东运往欧洲之外,从1565年开始,一部分白银向西翻过安第斯山脉,在美洲西海岸的港口装满一整艘载重400吨的大帆船,横跨太平洋,运送到菲律宾的马尼拉。

  在那里,来自大明东南沿海的商人早就准备好了丝绸、茶叶、陶瓷这些让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商品,交换那些白银。这就是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相对于商品的生产力来说,大明的白银产量非常低,这就造成白银在大明的价格要高于周边地区。于是从美洲来的白银就经过商人之手,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境内。

  由于波托西银矿的白银产量实在太大,即使对白银需求巨大的大明也不得不服下通货膨胀的毒药。不过,这毒药外表却包着一层糖衣,让大明在甜蜜中。

  货币的大量供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利率降低,利率是使用货币的价格,这价格的降低自然提高了人们对货币的使用需求,表现为大量的投资和消费。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短期内,经济似乎就活跃了起来。

  大帆船贸易兴起之际,明朝正处于万历,这位虽然不上朝,但前期国家却一片歌舞升平,史称万历中兴。此刻的大明,正在品尝通货膨胀外层那甜美的糖衣。

  社会上可供使用的资源,会被每一位支配者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会在当下使用,满足立刻的需求;另一部分会被储蓄起来,用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市场上可供使用的资源数量的多少会真实的通过价格情况反馈给每一个人——当资源少时,价格就高;多时,价格就低。每一个人根据价格决定该将自己的资源用于当下还是用于未来。这样,当未来真的出现难以预料的危机,市场上可供支配的资源就会充足很多。

  在通货膨胀的状态下,价格被大量的新增货币扭曲了,低利率会让人们以为市场上有特别多的资源可供使用,于是掌握大额资本的人,尤其是朝廷,会频繁进行大额支出。

  万历的大额支出体现在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上,也体现在比三大征的军费加起来还要多得多的皇室奢华上。

  之役和播州之役据说都耗银二百至三百万两,但哱拜与杨应龙都不过是地方,其能量与起举日本全国之力试图吞并朝鲜的丰臣秀吉相比差距甚远。

  朝鲜之役打了五年时间,大明已经耗费白银七百多万两,而敌人甚是顽强,若非秀吉病逝,战争尚不知拖延多久。除了这“万历三大征”,大明还经历了与缅甸长达半个世纪的争端、在东南沿海对倭寇的清剿以及后金送上的萨尔浒惨败。

  万历如此好战,肯定有被货币使用低价格的的原因,这种低价格让以为他的府库丰盈。如果价格高昂,朝廷自然会节约战争开支,甚至使用比更便宜的手段解决问题——比如在之役末期答允哱拜的投降请求以尽快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围困以得到一个更优质的结果。

  可是,实际上,可供使用的资源并不能支持他们这种程度的消耗!这是在透支未来!因为那些本应储蓄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资源被提前消耗掉了!

  波托西银矿的开采继续开足马力,一船一船白银年复一年送到东亚地区。进入17世纪,已经退去,人们逐渐意识到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供调配,而且储备已经所剩无几,于是物价因稀缺而飞涨,利率大幅上升,大明朝白银的购买力迅速下降了。

  明朝开国之时,黄金1两值白银4两,经过两百多年,至万历初,黄金1两值白银5两,泰国佛牌极度危险万历中期,已贬值为8两,仅过半个世纪至崇祯时,1两黄金值白银13两。

  若以绢计价,明朝开国时,每匹值银0.3两,经过200年至16世纪中叶,值0.7两,崇祯时值1两。若以粮食计价,则更显恐怖,由于洪武、永乐两朝粮食只能用钞票购买否则,因此缺乏数据,在正统元年(1436年),每石米值白银0.25两。

  经过近150年至万历初期,一石米还可以值0.3两,万历十六年(1588年),米价已经超过每石1两,有些地方达到2两,这是大明从未出现过的高价;以后米价持续上涨,泰昌、天启时很多地方米价在3两以上;崇祯时,4两以上的米价也很平常了。

  至崇祯登基时,食物价格比万历朝高出一倍不止,何况万历、天启两朝的各种挥霍和的大面积贪腐,新深感天下多事,处处都要用钱,可他却无钱可用……受国用不足困扰的朝廷加紧征税,把希望寄托于民间。

  可是民间的贫乏与并无二致,在缴纳税款后又遇上气候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市场上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维持人们的生活了。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没有大量白银涌入造成的利率扭曲,面对气候灾害时,本可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渡过,但那些资源已经被提前消耗掉了。其实陕西水利系统的破败早就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但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拿不出足够的资源用于修缮。

  成为了饥民避免饿死的唯一手段,他们聚集在一起,攻打州县,四处。被千疮百孔的帝国的焦头烂额的崇祯,亲自出马却大帮倒忙,使出浑身解数却使局势更加恶化,等到首都沦陷,只能自缢而死,为王朝划下一个凄凉的句点。

  击垮大明朝的,表面上是气候灾害带来的大和上的诸多原因,而其背后被忽视的重要一点,则是大量白银涌入扭曲了价格,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大明在万历朝提前用掉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储备。气候灾害只不过是风险的一种,即使没有气候灾害,当其他的风险出现时,缺少储蓄的大明应对起来一样会力不从心。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