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金渠先生夜话52-54

※发布时间:2015-7-28 15:54:3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511. 苗实:既然里,学院里,和企业里,都有经济学家的身影。那么,自然而然,民间也就有经济学家的身影。而且,要建立真正的思想市场,甚至推动,学院企业民间必须良性互动。特别是,经济学家之间,更应如此。当然,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学家,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学无术的人,即便拥有经济学家的虚名,也很快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也就是说,只要有自己的好作品,并能赢得广大读者群体,哪怕其间质疑声不断,也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

  512.苗实:京城经济学界四老四少诸位先生,用他们的一支笔,为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扎根,战斗了几十年,可嘉,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而在这许许多多的后来者中,我乐意成为最积极的一位,尽管身处民间,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得,魏杰先生说,经济学家在中国是,既,也没钱。而事实上,确是如此。说到话语权,就像魏杰先生所说,人家需要你的时候,就让你说话。否则,只能一边呆着,没你的事。所以,经济学家在中国也没有真正的话语权。

  513.苗实:在经济论坛,我是最大受益者。当然,我也为经济论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果非要对这两者进行比较。我认为五五开是公允的。也就是说,获益与贡献是对等的。现在,经济论坛对我禁言,可能也有他的道理。譬如,说我炒作,或误人子弟,等等。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仔细想来,不足为怪。所以,我决定退出经济论坛,去其他地方发展。譬如,新浪微博,草根网,天涯经济论坛和经济学家论坛等等。今天,在经济学家论坛,有位网友问我,经济学家是怎么获得的?我没有回避,而是直言相告,原话是这样的:说实话,主要是我的理论创见和个人作品出来以后,逐渐获得大家不同程度的认可,再结合我个人在经济学界的具体处境,最后才把自己归于经济学家这个职业类别之中。所以说,我作为经济学家,自己说了不算,要看广大读者对我的理论创见和个人作品是否认可。或者,哪怕是部分认可,也可说明问题。还有网友问我,具体是从事什么研究的?我说,我是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那么,什么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在我看来,就是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并且,是运用直觉来参透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

  514.苗实:有人认为,我的文章虽可为一家之言,但是,挺激进。而且,在不同层面可以与典型的学院派相媲美。说实话,两边的语言,我真有点不敢当。而中间的语言,说得有点符合。毕竟,我也觉得自己是用笔在战斗。当然,自己作为经济学家,不是有多高明,而是说了不少真话而已。有时候,知之深,就会恨之切,而认识上升到这个层次,就纯粹被文思所左右,身不由己,甚至忘乎所以了。本质上,经济学家必须有超前的。否则,就失去了推动中国转型的应有之义。而且,经济学家也会因此而黯然失色,毫无魅力可言。

  515.苗实:我寒窗苦读三十二年,终于苦尽甘来,成为一位经济学家。但是,有极个别人不满意这个结果。所以,在经济论坛,他们或匿名,或马甲,对我进行全方位的人身。对于我的三大理论创见,他们谁也不了。甚至,在没有系统阅读我的所有文章的情况下,对我进行没完没了的评头论足。其实,我作为经济学家,既是个人滴水穿石笨鸟先飞的结果,又是竞争的的思想市场选择出来的结果,更是社会大众对我的经济观点至少是部分认可的结果。话又说回来,金无足赤,人无,而处在风口浪尖的经济学家尤其如此,所以有极个别人站出来反对,也不足为怪。毕竟,我刚刚进入经济学家这个行列,还是小学生,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516.苗实:至于有人指出,苗实炒作,或苗实误人子弟,等等,纯粹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任何根据。试问,我的文章署自己的名字,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吗?说白了,文章署名,是为了个人的知识产权,与炒作没有任何关系。说到误人子弟,就更站不住脚了。因为我的文章思想基调积极向上,客观,合乎和法律。况且,我的理论创见也好,个人作品也好,都是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的铁的事实,没有任何弄虚作假。如果说我作秀,我秀的是精湛的思想和积极的人生,何错之有?所以说,我认为他们的炒作或误人子弟,纯属个人主观臆断,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的典故。而当下,有极个别人对我玩的正是这个老把戏,即,。目的是什么?无他,就是让我从经济论坛永远消失。但是,我既没有违反版规,也没有法律,为什么要消失?难道说,一个守法和资深会员的,就应该被地?如果真是如此,何在?何在?何在?

  517.苗实:巴克莱说,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简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如果说安倍经济学是要在日本扭转通货紧缩局面并重启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李克强经济学就是要在中国给经济减速,去杠杆化并提高增长质量。但安倍经济学与李克强经济学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日本和中国的结构性能否取得成功。对于李克强经济学,我认为,货币政策首先是短期宏观政策,如果宏观层面需要紧缩,才能紧缩。否则,以紧货币去启动结构性,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或者说,现在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继续市场化。而且,只有继续市场化,才能让市场和民间的活力进一步,正的结构性提供持续的动力。更进一步讲,恰恰是的力量过于强大,了市场和民间的活力。所以,要让退出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市场和民间让,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才是继续市场化的重要突破口。

  518.苗实:有人指出,很难,但是对于当下中国来说,不更难。决策层不因循旧,下决心放弃靠刺激和“放水”拉动经济的模式,是主动的担当,也是被动的选择。四万亿刺激计划导致产能过剩和地方债务急速扩张,影子银行风险积聚,如果视而不见,危机迟早出来。对此,我的主张是这样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管住货币放开价格的提法。而如今,又采取紧货币松市场的措施。不过,我希望紧货币要适时,不能蛮干。如果经济骤降,什么事情都难办。现在,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至于松市场,一定要加大力度,不能再敷衍了。而且,松市场是主,紧货币是辅,重点是扩大市场空间,激发经济增长点。也就是说,紧货币要适当,不能为松市场设置障碍。譬如,紧货币过于严厉,一旦经济骤降,而为了救急,势必又不得不回归旧模式,这样一来,松市场就只能靠边站了。对于新锐经济学家胡释之关于近期经济政策的紧货币松市场的提法,有两位经济学家也谈了自己的理解。可以说,他们的观点与我大体上不谋而合。首先,秦晓先生主张,先是进行预期管理,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宏观政策从来都是和预期相博弈,从来面对的都是周期问题,结构问题是创造条件让市场来做,如果宏观政策直接转成结构问题,这个效果并不一定会好。接着,沈明高先生就谈得更明确了,紧货币是个周期性政策,松市场是个结构性政策,不能完全对等地来说,如果经济继续放慢,这是一个周期性问题,而结构性问题要通过市场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获得更多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短期的周期性的政策放弃,一下子过渡到结构性政策,这样短期之内的经济波动可能更大。

  519.苗实:谢国忠称,如果不搞,房地产泡沫爆了之后,地方的领导都对中央有压力。所以我们做事情要慢慢来、一步步的来。像过去7、8年的调控,3、4个月就完了,这都是人的,不是真的。每次都赌的人,胆子越来越大了,这次的调控也可能是这样。如果明年美国经济暴涨,下半年美国经济5%到6%的涨,通涨抬头。美国利息过去出现过一年涨3%,这是因为放了很多货币,现在美国的家庭资产膨胀,到了70万亿,在危机前是58万亿。这背后的消费力量非常大,这样一来,美国利息一下子加到5%到6%,中出大事。这是两难的问题,以后10个月、12个月里面,你自己是否做调整?如果不做调整,到时候风险会很大。我认为,新一届要启动中国的进一步城镇化,房地产的需求还极有可能放大。所以说,即便有一点泡沫,或者美国经济高涨,也不会马上就破。至于中国的调控,我赞同谢先生的说法。当然,是头等大事,不能再啃老了。

  520.苗实:林毅夫指出,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将会达到8800美元,有可能达到12000美元,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可能中成为高收入国家。对于非熟练工的月均收入,大概人均400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月均收入每一个非熟练工都可能达到1000美元。本来,林毅夫先生这个预测无可厚非。不过,我还是觉得林本人很少就中国发展提出问题,尤其是新一届刚刚登台的时候。试想,中国的还远远没有完成,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还不少。而且,只有扎扎实实解决好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才能使中国经济接近于林先生的这个预测结果。但是,遗憾的是,林先生就是不提问题,老是什么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会保持8%,或者就像今天这个预测。所以,我说,在一定程度上讲,林先生似乎在经济学,而不是在研究经济学。或者说,林先生搞的是面子经济学,而不是里子经济学。

  521.苗实:陈志武表示,由于对经济的干预过大,大量信贷投入到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加上地方借新还旧,造成信贷资源的流动性错配,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趋势,加上央行有意收缩流动性,问题马上就爆发出来。至于盘活存量,在短期难以实现。因为信贷资源的结构性问题无法在短期解决,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以及落后产业的资金无法盘活。当务之急是通过的手段的,否则很难盘活资金存量。对于央行本次的不“救市”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恐慌,但是他认为这是对市场的一记很好警示。说到,我认为是中国转型的第二步关键。大家都知道,市场化是中国转型的第一步关键,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大半突破。现在,市场化不能彻底的根本原因就是的滞后。如果没有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前期的市场化所取得的大量也有可能无法保持。毕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是当下出现疲劳症的时候。可以说,把中国发展模式由主导为市场驱动,还有很长的要走。目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希望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内需上转。但实际上,在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下,很难如愿以偿。因为,发展实体经济也好,调结构也好,惠民生也好,扩内需也好,取决于市场自身的选择和民间逐利的本性,不是想如何就可以如何。所以说,必须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上做足文章,或,或打破行政垄断,让民营企业不仅仅能够上台,而且能够当好主角演好戏。

  522.苗实:前高盛大中华区胡祖六发言说,两任总理都是者,而投资者们想要搞清楚李是否像朱那样敢于推动重大的变革。朱的在当时不受欢迎并且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最终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于胡先生的这个发言,我认为,现在,已经大为不同。过去,主要是经济层面的技术性问题。而当下,无法回避的是层面的制度性问题。譬如,无论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好,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也好,国企抓大放小也好,还是加入WTO也好,农村社保医保也好,与推行落实相比较,其难易程度差别相当大。毕竟,边缘性与根本性遇到的阻力无法相提并论。也就是说,过去的既得利益集团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而现在已经并做大,甚至用张牙舞爪来形容都不过分。如果说前期的一系列市场化仅仅是枝节性改良的话,那么接下来推行落实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根本性。

  523.苗实:体育比赛,譬如奥运会,有金银铜牌。如果运动员成绩突出,就可以获得金银铜牌。对于农民而言,有可靠的营生,家里房子盖了,儿女结婚或学有所成,就相当于获得了金银铜牌。当然,回到知识身上,尤其是经济学家,如果有了自己的理论创见和个人作品,那么就获得了金银铜牌。所以说,人生处处都是竞技场,如果功夫到家了,都可以获得自己的金银铜牌。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是个人分散决策的经济形式。而且,无论个人处在社会分工的哪一个,都是人。如果能够在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不懈,就一定会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金银铜牌。

  524.苗实:近期,不断有人问我,您寒窗苦读三十二年,终于学有所成,有什么个得没有?说实话,对于这个常见的问题,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毕竟,我出道时间还相当短,接近于少不更事,尤其在知识这个大的群体中。所以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我听到不少学界前辈讲过滴水穿石笨鸟先飞的道理。事后我再三琢磨,觉得这个道理多多少少能够刻画我过去的读书生涯。如果大家认为我还有点学识的话,那么滴水穿石笨鸟先飞就可以算作是我长期学习研究的个得。否则,就等于我什么话都没有讲。

  525.苗实:一老奉实,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家乡话,更是我的父母亲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无论是上中学,读大学,还是大学毕业后,父母总是用这四个字教育我,要一老奉实,干事要一老奉实。那么,“一老奉实”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翻阅了大字典,一是纯专,老是时间久,奉是遵守,实是实事求是。说白了,就是不虚假,不浮夸,不。回顾过去三十二年的读书生涯,我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一老奉实”这四个字。现在,我心中有一个希望,就是在以后岁月里能够不忘父母亲的谆谆,认认真真继续践行“一老奉实”这四个字,以夯实自己的人生根基,做出更好的成绩。

  526.苗实:我是2009年才开始写文章,而开博客已经是2010年了,到现在博客也3岁了。回顾过去这四年,有苦也有甜。苦的是,构思文章的时候,几天几夜休息不好;甜的是,文章发表以后,获得大家的支持和掌声。如果是2005年开始写文章,或开博客的话,而我自己当时积累不够,还真不知道能够写什么呢。前面,我给大家说我是滴水穿石笨鸟先飞。可以说,2005年的时候,功夫还不到家。而到了2009年,自己的功夫才初步到家,能够勉勉强强拿起笔写点东西。大家都知道,我写文章的原则是能够不写就不写,绝不贪多求快,所以四年下来,就我这种小文章,才凑凑合合写了近百篇。其实,我是相当幸运的,一来文章可以写出来,二来有大家的捧场,三来,有我的父母和经济论坛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无论是对自己,对大家,还是对我的父母和经济论坛,我都要表示由衷地感谢。因为,没有你们,就没有一个新我的诞生;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没有你们,我就不会跻身经济学家的行列。古人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回顾我寒窗苦读三十二年,自己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志者和苦心人。甚至可以自豪地说,以我自己非常不理想的现实条件,与城里人相比较。

  527.苗实:近期,有不少学谈李克强经济学。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而已。要知道,新一代领导集体刚刚登台,立脚未稳。而且,中国是发展与转型重叠的大型经济体,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甚至,有些矛盾和问题远远超出了经济学涵盖的范围,包括小经济学和大经济学。所以,不可能简单地套用哪一种经济学就可以化解全部或核心矛盾,解决所有或关键问题,从而使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健康运行。另外,无论所谓的李克强经济学如何了得,毕竟局限于经济学层面,不但不利于新一届放开手脚大胆突破,而且容易画地为牢,自设障碍。譬如当年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的两大智慧,就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高屋建瓴,一以贯之。而且,这两大智慧是在实践当中慢慢总结出来的,不是从书本和头脑中简单得来的。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带一个帽子,而是让新一届领导集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中自己摸索。只有如此,才能走得稳当,如同先前的领导集体一样,继续开辟新的局面,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幸福日子。

  528.苗实: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只能依靠投资拉动,依靠消费的经济政策可能将中国引入灾难。谁主张中国经济应该依靠消费,事实上谁就把中国推向了危机。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国家陷入危机,是因为过度投资。过去,钟朋荣先生老讲中国的投资体制要转变,要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可是,这么多年,对投资还是很热衷。我认为,这个转变实现不了,中国就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而且,从林先生以往的表述看,他本人并不反感投资。但是,投资毕竟存在软预算约束,不承担风险,效率低下等问题。说到这里,真是对林先生的主张有点百思不得其解。试想,如果有利可图,企业家还需要经济学家来指导投资吗?所以,经过前几年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现在许多领域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而当下的关键问题是,由于行政垄断的缘故,民间投资被。也就是说,投资的分布有问题,一方面投资过了,另一方面民间投资不足。

  529.苗实:民间出个经济学家,就有人。那么,我要问,民间出本书,您看得惯不?如果出书可以,出经济学家也理所当然。话又说回来,人家在经济学方面有真才实学,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经济学家?如果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中国根本就没有经济学家。但是,现实中,中国有很多经济学家。说明什么?无他,经济学家在中国已经被重新定义。即凡是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有长期研究者,都可以被称为经济学家。前有陈岱孙和薛暮桥,中有厉以宁和吴敬琏,后有林毅夫和张维迎,他们都是经济学家。试问,这奇怪吗?可以说,不足为怪,合情合理。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和转型的问题需要经济学家去应对并解决。如果他们为这些问题探索了几十年,还不能成为经济学家,那经济学家就已经神化,不具有现实意义了。既然如此,经济学家就可以从人们的视野中永远消失了,进而现代市场经济就不需要专门研究了。这一切,可能吗?不可能。既然不可能,还争论什么呢?当然,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自然不能成为经济学家。但是,人家已经有三大理论创见和两部作品出来了,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再质疑也没有用。与其空洞无物的质疑,不如他提出的理论创见,或证明他的作品没有价值,来得更实际。

  530.苗实:父母亲在一起,已经四十年了。可以说,辛辛苦苦,相濡以沫。作为他们的子女,我是相当幸运的。一来,他们帮助我上了大学;二来,他们帮助我实现了学者梦。虽然说,我也是筚蓝缕,以启山林,但是他们在背后的鼎力支持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当然,他们把力量传递给我,而我又把力量传递给社会。所以说,在我的个人成就中,至少有一半是他们的贡献。读过我的文章的人,都把掌声和鲜花送给了我。其实,这个我,不仅仅包括我自己,还包括我伟大的父母亲。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并且帮助我充实了理想,让我站在人人羡慕的更高人生阶梯上。对于他们,我心中有千言万语。不过,深藏在心底的某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最后,我最大的心愿是,祝福我的父母亲身体健康,天天快乐,佛祖,善有。

  531.苗实:实权派名人阎锡山写过一副对联,摆脱开摆脱开沾染上洗干净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去甚为难。对于前一句,我有深切体验。譬如,谈恋爱,尤其是初恋,一旦沾染上,就很难摆脱开。这一阵忘记了,过一阵又记起来了,在头脑里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如果想洗干净,没有好多年的痛苦挣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后一句,我也有深切体验。譬如,干事业,我本来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当高中物理学教师,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我经济学,所以就放弃了当高中物理学教师的铁饭碗。这样子,就从事业的小高峰跌到了低谷。没办法,又继续奋斗了十二年,我才又跻身经济学家的行列。前一个小实例,是摆脱开摆脱开沾染上洗干净很不易;后一个小实例,是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去甚为难。记得,哲学家尼采有句名言,睿智不在于期望睿智,而在于自己的意志绝不为事物迁移,并纵身于事物的之中,进而接受并深爱这。可以说,我的意志足够坚定,既摆脱了爱情的,又战胜了低谷的困扰,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532.苗实:中国的事情,如果不能超越,问题会越来越复杂,矛盾会越来越激烈。为什么?因为邓只有经济,并没有真正启动。而通过过去三十年的推进,经济的空间已经几乎不存在了。现在,到了必须启动以巩固和完善经济的时候了。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疲劳症,就是因为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与既得利益集团进行切割。也就是说,之所以缓慢,就是因为时时处处过于迁就既得利益集团。而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用尽手段,以千方百计的顺利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事业就有中途夭折的。而计划与市场并存的这个过渡阶段就会被固化,以致于会长期存在下去。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势必就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转型陷阱之中无法自拔,进而失去现代化早一步实现的战略机遇期。那么,事业就会被中间这个时期所隔断,以致于后一个还要等待时机重新启动。所以,为了保持事业的连续性,就不能让中间这个时期出现,就一定要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下来,就要走群众线,把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到事业的正确道上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既得利益集团切割,以继续事业,力争早一步实现现代化。而且,只有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才能打造好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而夯实鼓舞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533.苗实:我是一老奉实的读书人,即除了读书,就是写文章。什么是一老奉实,就是自始至终实事求是,干实事和说真话,不搞虚假宣传,以真面目示人。如果有宣传,就只有发表文章一条途径。一直以来,我都是靠自己的真实劳动,来赢得社会大众的支持和认可。即便有主动找我,我也是婉言。因为,一来我出道时间非常短,与名家大腕相比,学问尚浅;二来,通过长期的读书生活,我比谁都明白,做学问,要按照“淡泊以明志,以致远”的古训来坚守。在我经常活动的新浪微博上,不断有人我买粉,我从来不为所动。即便转发和评论很少很少,我依然如故。有人说我炒作,是为了谋取商业利益。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炒作过,只是在老老实实地写文章,发文章。至于谋取商业利益,就更是笑谈了。譬如,我这次出书,不但没有挣钱,还要自掏腰包。前一本书《中国经济如是说》,要花近三万;后一本书《人生经济沉思录》,要花近两万。所以,搞学术,没有什么利益可赚,只有投入,暂时还没有一点收益。试问,我做得这个事业,有谁愿意干?可以说,没有。所以,希望大家多理解我的难处,能支持就支持一把,哪怕是上的安慰或鼓励都行,就当是吧。

  534.苗实:这么多年,总感觉自己知道得太少。毕竟,自己的主阵地是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所以,我只能说自己在一点一点地向佛这个方向努力,还不敢说自己现在就是一位真正的佛。过去四年,写文章特别忙,用在的心思要少得多。甚至,学到的有些东西都有点遗忘。没办法,术业有专攻,要退后。其实,是人性的科学,偏重讲利他,主;而经济学也是人性的科学,偏重讲利己,主物质。所以,二者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共同为社会服务。大家都知道,人是物质与的二元结合体,而社会作为人的集合,既需要,又需要经济学。

  535.苗实:刚才,我查看邮箱,有一重量级人物鼓励我就是胜利。先前,另一重量级人物也同样鼓励过我。说实话,他们的鼓励,对我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一定会铭记在心,鼓足干劲,加倍努力,绝不他们的期望。当然,也有许多网友一直支持我,伴随我共同进步。在此,我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有大家才有我今天。大家都知道,榜样力量是无穷的,而我作为受益者,则这句话。试想,没有灯塔,夜行者会有多么迷茫;没有良医,病人会有多么痛苦;没有贵人,后生会有多么无助。所以说,他们是灯塔,我不再迷茫;他们是良医,我不再痛苦;他们是贵人,我不再无助。

  536.苗实:这几年,几乎没到书店去过。大家都知道,网络时代,书店也不好维持。今天,去办事,由于网络信号不好,没办理,我就顺便去书店转了一下。出来的时候,买了三本书,一本是全先生主编的《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另两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对我而言,研究是专业,哲学探索是爱好。而自己读书这么多年,总觉得做学问,的是心。所以,名缰利锁必须斩断。而名利看不破,学问难以深厚纯正。而且,学问是形而上的活动,必须清心寡欲。否则,心念杂乱,不学无术。

  537.苗实:转型或调结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时半会是急不出来的。所以,经济运行首先要正常,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让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而转型或调结构的工作才算落到了实处。不然,老是在那里冲锋陷阵,不善假于物,以致于市场的自发作用被,结果转型或调结构很不理想。试想,我们为什么?就是为了确立先进的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经济,让落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从而把经济效率提升。这样一来,转型或调结构就有了内在动力和制度保障,从而也就实现了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无论是发展方式转型,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前提是市场经济必须从制度上先确立起来。而这个前提要实现,只有通过的进一步深化,没有其他任何途径。所以,事业是我们最根本的事业,一定要千方百计保持好。而只有持续下去,不中断,社会才能更加,而老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彻底迸发出来,无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还是实现中国梦,才能有一个的基础。

  538.苗实:昨天晚上乘凉的时候,父亲对我其事地说,你在经济论坛学习研究,是过河遇到了桥,是口渴遇到了泉,是厚你助你。而且,这个恩情很大很大,你要倍加珍惜。你作为经济论坛里面最幸运的会员,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去做经济论坛声誉的事情。如果以后你真的有了大的转机,登上了大的舞台,千万不能忘了你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是经济论坛给了你施展才能的空间,所以,你以后一定要争一口气,以自己更辉煌的表现,来经济论坛。对于父亲的,我深以为然,觉得自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正明明白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事。说起我的父亲,走南闯北,经验丰富,善于交际,办事高效。可以说,我虽然读书多年,知识是有,但是,与我的实干家父亲相比,明显逊色不少。所以,父亲是我永远的榜样,学之不尽。

  539.苗实:干什么心里踏实,就干什么,别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且,遇到挫折,还能够不懈,做到永不放弃,那么这个人保准能成事。2001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什么放弃当高中物理学教师的差事,干起了经济研究?就是因为我觉得教书心里不踏实,而且,教育的责任又那么大,我自己承担不了。对于经济研究,我的心可以安顿下来,相信自己一定会踏踏实实干到底。即便吃尽苦头,也无怨无悔。当然,这也与我的个性有关,即乐意做富有探索性的工作,不乐意做过于重复性的工作。当然了,我现在虽然已经走在了成功的上,但是离真正成功还很远,属于“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就是说,就像农村盖房子一样,地基已经做好了,正在建立框架,而远未到装修的时候。所以,我一点都不能懈怠,要继续振作,不断补充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吃透,写出经得起历史的好文章。

  540.苗实:分析经济,身临其境至关重要,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分析中国经济,首先对中国要有生活体验,知道这个社会运行的具体情况或某些特点。而且,这个体验越长久,越深厚,你的感受就越接近于真实。这样一来,再结合理论上的一般认识,做出来的经济分析不仅更管用,而且更有味道。不然,你对这个特定的社会区域缺乏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分析来分析去,永远不接地气,或不通国情民情,那你的分析就只能悬在空中,而毫无实际意义了。所以,分析经济,经济学家提前实地考察一下,而有了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有发言权。当然了,光有生活体验,而没有一定的理论储备也是不行的。毕竟,分析经济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而离开了理论抽象,无论深度,还是高度,都是严重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