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4月17日消息(记者张庶卓)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理论家张晓凌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30年来,中国水墨画创作因文化的不断改变,在形式、语言等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并越加多元化。当代水墨画发展,笔墨技巧与人文精神仍是创作的核心元素。
张晓凌表示,尽管如此,作为有着千年积淀的中国水墨画,在其形态的变化上是有自身发展的逻辑自觉,它不能脱离水墨绘画的核心即笔墨语言,来进行创新和优化,而必须在传统基础上吐故纳新,才能形成新的范式。从20世纪以来所出现的诸位大家如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等创作中可以看出,将笔墨技巧和人文精神作为水墨画创作的核心元素,然后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是推动水墨画发展的不二。数十年来,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发展,亦不出上述矩范,也正因为如此,当代水墨画才有了多元繁荣的景象。
张晓凌在参观盛鸣画展时表示,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厚实学养的中青年画家,当代山水画家盛鸣就是其中一位。近年来,盛鸣创作了一大批山水画,如《春晓》、《棋亭山即景》、《江山鸿运图》、《红云》、《云山秋望》、《黄山印象》等等。若简而言之,可以将盛鸣的山水画概括为:笔墨厚重浑穆中见清新雅致,章法传统端正中见新奇。之所以取得如此,首先归功于他的师承,他早年跟山水大家何海霞先生学习,同时也得李可染老院长之多年,也随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等先生学习。师承大家,又有国家画院的优厚,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盛鸣在国家画院供职多年,凭其勤奋与,技道。于他而言,深入传统,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道。
宋人画山水,常画山的阴面,墨色重而又重,浓淡交叠而层层相映,繁简互错而转转相形,光亮似乎从纸后透出,清光四溢,堪称逸品。盛鸣在笔墨上亦能如此,他的积墨法,亦有此种妙意。庄子云:“视乎,听乎无声。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盛鸣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沉着冷静,远离浮躁风气,使其在创作上厚积薄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据了解,盛鸣自幼酷爱中国画,授业于李可染、何海霞、刘勃舒先生。多年大写意画家邢少臣先生,深受其学术影响。198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2004年与美术评论家、著名学者陈履生先生一起担任学术主持创办全球最大的国画家交流网站“中国画论坛”,曾出版多部国画专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