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另一半”,这是中国青年报最新一期“冰点特稿”的标题。这篇文章讲的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文科传统曾被中断数十年,由此留下太多伤痛记忆。后来,转绕人文传统的“继承”、“复建”和“香火传承”,做过很多令人唏嘘感慨的努力。
单断定“找回另一半”,本身就有盲目浮夸的色彩。当年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之,之思想”,以及梁启超当年为所定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都让人明白人文传统的深厚。今天如果说完全找回了这种质地,说句不好听话,全天下人都会笑了。
“找回另一半”,我想更多的意味,也只是在于强调现在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中国大学将科学与人文这二者割裂已久矣,由此造成的伤痛也深矣。如同当年掉入只培养“又红又专”的工科人才陷阱一样,现在仍有太多的大学重理轻文,在高等教育功利化与工具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知道自省与转身。而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也让人文学科在科技技术面前黯然失色。
为此,现在我们最需要反思的是,对于其他高校以及整个社会来说,何时才能真正找回人文传统这一半呢?
不能意识到人文学科是何其重要,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对此,国学院副院长刘东说得好———“文科更是目的,而理科才是工具,因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人,否则你教育得再好,他也可能替萨达姆服务。”太多的现实教训证明,没有人文思想对人的心灵建设,没有人文的引领与约束,太多所谓的科技力量正在像脱缰的烈马,轻易就成为人们与的工具。
人在深度迷失时可能依赖毒品,一个利益集团过度驱利会不加使用能够危害人们健康的添加剂,甚至是核能。没有人文的社会,同样是一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记得在分析前两年发生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时,很多学者也把肇因都归咎于到处都是、不负责任和,认为这些因素才是导致经济崩溃的。不管在哪里,如果没有人文科学的支撑,人就不可能真正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当今中国人文传统处于严重断裂的状态,这是前人说了无数次的话题。问题是,为什么人文思想从高校到社会,都普遍得不到重视呢?五四以降,科学与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幸运的是,现在科学发展了。不幸的是,人文传统却严重缺失了。今天要找回人文学科这一半,说到底,就是要让从事人文思想的知识最大程度发出的声音,是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尊重的氛围,是要从制度层面充分保障知识的与,给人文学科发展开辟真正的通途。(单士兵 评论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