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8期目录

※发布时间:2019-3-23 2:10:2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内容提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国际政治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的国际关系教育等问题,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新机遇,确立中国与世界互进的共同价值体系,完善和平发展道的制度、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加强中国的全球行政能力建设,探索多极化的新管理模式,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识等,都将是未来中国内政外交进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世界的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关系教育,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中作为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国家,推动世界向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苏长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上海邮编:200433)

  【内容提要】作者以韩国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立场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现以下几种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韩国是选择强化韩美同盟,还是在中美之间中立:第一,冷战思维影响着被访者对韩美同盟的认识,影响其在中美之间的立场选择。具体表现为年龄层越低,对韩美同盟的热情越低,而越是警戒中朝友好,对韩美同盟的热情越高。第二,反美感情影响着被访者在中美之间的立场选择,对美国的好感度越低,对韩美同盟的热情越低,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中立。第三,中国崛起使韩国更多选择在中美之间中立。具体表现为被访者越是认为中国是20年后的世界最强国,越倾向于选择在中美之间中立。第四,被访者越认为中韩经贸交流有益于韩国,越倾向于选择在中美之间中立。中韩之间的政治体制差异、文化亲缘性、历史争端以及人员交流等也是影响中韩关系的重要因素,但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因素不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的立场选择。

  【内容提要】在成型的规范结构中,新观念并不容易产生,而且,即使产生也需要克服传统的才能下去。美国在立国后缔约新的外交实践,就是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近代条约体系下,条约一经签署即告生效。依据美国对缔约权的,已签署条约须经正式批准方能生效。美国缔约机制的设立对传统做法形成了根本冲击。作者在发掘《美国条约集》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缔约机制的全球扩散进行了过程追踪,并试图说明美国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认为美国国力增长固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为免于欧洲干预而创造的缔约手段,本身就是弱国学习的对象。美国自身的和弱国的袭用,共同构成美国缔约机制不断扩散的强大动力。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非洲)市场存在诸多弊端,于是对其采取了开发的态度,导致了美非间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从克林顿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全面调整了对非洲的经济政策,开始面向非洲市场,大力拓展对非能源进口,加强对非洲的资金、技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非洲的经济。美国之所以全面扭转了冷战后的对非经济政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非洲经济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这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法国等欧洲传统优势回归非洲以及中国对非洲的能源开发美国不得不应对竞争。但是调整后的美国对非洲经济政策虽然推动了美非间贸易投资的大幅上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非洲自身经济发展而言,非洲的经济状况并没有随着美非贸易的扩展而得到根本改善,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就美国与非洲间的贸易状况而言,贸易结构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了美非经贸关系的深度拓展。

  【作者简介】宋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非洲研究所“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博士”。(邮编:100710)

  【内容提要】自美国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一直扮演着积极领导者的角色。从理论上看,减缓气候变化是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都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而会采取的政策。作者对欧盟为何选择积极领导全球行动这一议题做了分析,评述了欧盟气候战略常见的三种观点:特殊偏好论、政治战略论和减排成本-收益比较决,指出了上述三种观点的合与片面性。作者从恐惧、荣誉和利益的角度建构了理解欧盟气候战略动因的综合框架,并基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战略性等属性,提出要从国际经济互动关系中的相对利益角度来全面理解的气候战略。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之所以能扮演积极角色,这主要缘于欧盟对海外能源进口依赖所导致的危机感、它在一体化过程中为增强自身凝聚力而在气候外交荣誉上的追求以及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由于较早调整而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获得的先动优势。欧盟在气候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国际贸易是理解大国气候战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上升以及企业国际拓展的加速,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日益重要,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也给中国海外经济利益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以往研究以及实践,海外经济利益面临着政治、经济、政策、社会、自然灾害、运营等六类风险。在这六类风险中,尤其以东道国政治动荡、东道国的安全审查、东道国工会活动、东道国金融不稳定与债务违约、中国企业不熟悉社会责任等对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最大。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体上中国海外经济利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在中国应对利比亚危机中表现无遗。中国迫切需要形成海外经济利益战略,要明确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对象并对外宣示,确定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丰富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手段。在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战略之下,要健全海外经济利益的机制与机构,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调整,并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形成海外经济利益的三大支持体系。

  【内容提要】资本主义扩张的源泉在于有无穷广阔的市场来为其资本提供可伸缩的空间,便是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美国海外经济利益机制集战略部署、法律法规支撑、机制组织保障和军事打击辅佐于一体,是一张覆盖海外金融、经贸市场、能源资源、经济情报的巨大网络。在国家战略的宏观指导下,国际或者区域性金融经济组织、跨国企业、非组织等不断满足美国海外经济利益的需求;同时,国家间双边协定以及由美国国内延伸出来的新型海外经济利益的组织愈发成熟与完善。纵观美国海外经济利益机制的历史与未来,模式翻新与机构多样是宏观指导与市场运转的完美结合。然而,有着“殖民内核”的旧机制深化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战略疑虑;新兴国家崛起必然冲击美国现有的海外经济利益机制。美国海外经济利益机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内容提要】许多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会成为区域内政治合作的推动力,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收益不佳的情况下同样实现了区域内的政治、安全合作。那么如何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推动政治合作的内在机制?作者选取了八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依赖三个层面的径:制度组织形式、国内政治和地区力量结构,而贯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是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还有助于解释中国在东亚的外交困境,中国应尽可能地增加周边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收益预期,建立并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达成共识,重视东盟国内的政治,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杠杆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效应最大化。

  世界政治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苏长和【内容提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国际政治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推背图全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