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于近代国旗、军旗的一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9-6-7 0:09:4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梦见大海涨潮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个州。鹰和狮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埃及、赞比亚、阿尔巴尼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国旗都采用雄鹰图案。斯里兰卡等国采用雄狮图案。不丹是一个封建王国,国旗上是一条龙,既象征国家的,又指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不丹可译为“神龙之国”。故探索、研究中国国旗、军旗的历史,既可以丰富中国国旗史的研究,又可以从国旗视角透视近代中国历史演变轨迹与脉络。

  贺怀锴:《符号与象征:晚清海军军旗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5期。古代中国水师逐渐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军旗系统,但却未有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军旗。鸦片战争后,海军的近现代军旗制度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水师军旗。1862年,英国人阿思本擅代清设计了一面海军军旗,意图掌控中国海军,但舰队被清遣散,其设计的海军军旗未被采用。阿思本事件后,清颁行了第一面海军军旗,即为三角黄龙旗。为与化一(多用长方旗),1888年,海军军旗改为长方黄龙旗。建立后,黄龙旗被废除。各方围绕国旗、军旗的样式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最后确立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北伐后,南京国民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党旗、军旗。晚清时期,中国海军军旗历经黄龙军旗、青天白日军旗的变换,其变换并非军旗符号的简单更易,实质上蕴含着极其复杂而又丰富的取义与时代内涵。

  周游:《象征、认同与:国民时期对各方旗帜的认知和运用》,《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3期

  国民时期,由于处境和认同的前后变化,对的五色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认知和运用上也前后各异。以北伐为界,五色旗从中华的国家象征变为北洋军阀和的象征;以清党为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从的象征变成和的象征。国共合作破裂后,将镰刀斧头旗视为唯一的旗帜,举起‘’的镰刀斧头旗也成为进行动员的口号。通过对国民时期对各方旗帜认知和运用的考察,也可以看到此间旗帜象征、认同与之间的复杂关系。

  李军全:《“统一”与“”的双重思虑:根据地节庆中的国旗和党旗》,《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基于抗战大局和自身发展需求,在节庆活动中围绕国旗和党旗的使用进行着双重思虑,即如何在的前提下表征国家的统一,如何在统一的局面中显示自身的。依据斗争形势和节日类型,适时地调整策略,有选择性地引入、使用国旗和党旗,这使得它们在节庆活动中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变化轨迹。透视这种变化,既可以洞察符号在斗争中跌宕起伏的命运,又能洞悉处在严峻的局势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李学智:《民元国旗之争》,《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国旗往往是一种、思想或主义的象征。建立前后,围绕采用什么样的旗式作为国旗,曾有一场严重的斗争。武昌首义的湖北党人主张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华国旗;孙中山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而聚集在上海的党人宋教仁、陈其美等与一些立宪派人士,则议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国旗。最后,临时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并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令施行。国旗主张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是当时斗争的一个侧面,为我们认识建立前后的格局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清末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建国思想,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客观上为日本黑龙会等国外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这使得国家在辛亥过程中面临领土和由此引发大规模民族仇杀的巨大危机。幸而国内各派大多能够以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为重,终于使江浙一带象征五族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国旗,标志着五族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被确立为国策,使国家转危为安。南北议和以清帝退位、将其主权及相应的疆域完整移交而完成,保持了主权和领土的连续性,使得五族真正得以实现,避免了国家和大规模民族仇杀的灾难,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的旗帜呈现纷繁杂乱的特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本身的复杂性。孙中山使用青天白日旗,共进会设计了自己的旗帜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各地起义者打出各种以反满相号召的旗帜,后来随着各种力量的,五色旗被各方接受,成为中华的第一面国旗。

  赵友慈:《中华国旗史略》,《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中华成立之前,其国旗制式已基本形成。中华成立后,对国旗的确定多次进行过讨论,确定后又几经变动。本文拟概述中华国旗制式的形成、确定及演变历史。首先,扼要介绍与中华国旗有关的几种旗帜。

  赵立彬:《改元升旗:南京临时新国家外观的确立与反响》,《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南京临时建立后,迅速颁布新的方式和新的国旗,使中国第一次具备一个近代国家应有的外观。国内不同立场的党派界别,围绕改元、升旗问题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在新国家外观确立的过程中,各种趋附、抵制和,客观地反映了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并从深层出新国家的外观与实际的距离。针对改元、升旗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国家建立之初复杂的趋心理变迁。

  王文丽:《伪满洲国“国旗”探究》,《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国旗是一个国家标志性的旗帜,是国家和主权的象征,可以增强对国家的爱国意识。而伪满洲国国旗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的种种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伪满洲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旗的五色旗的解析,出日本帝国主义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用心及。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