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的后人
昆明6月7日电(记者姚兵、赵鹏)一栋栋新建的房屋保留着民族风貌,一条条青石板贯穿整个村小组,沿途还流淌着清澈的溪流……记者近日来到那柯里村小组,村口放着一块大石头,刻着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那柯里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一个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村民小组长高家宝介绍说:“那柯里小组共有74户,280多人,村里各族群众之间关系融洽,非常团结。”“共同过节、族际通婚是我们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那柯里村党总支周时坤说,每逢民族节
【摘要】 61岁的白族村民赵曾经是那柯里村民小组长,如今他和老伴承担起了村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保洁员,每天清扫村里的垃圾,保持村貌的干净整洁。尝到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之后,张春芝也鼓励和支持村里有条件的家庭把农家乐开起来。
昆明6月7日电(记者姚兵、赵鹏)一栋栋新建的房屋保留着民族风貌,一条条青石板贯穿整个村小组,沿途还流淌着清澈的溪流……记者近日来到那柯里村小组,村口放着一块大石头,刻着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那柯里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一个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村民小组长高家宝介绍说:“那柯里小组共有74户,280多人,村里各族群众之间关系融洽,非常团结。”“共同过节、族际通婚是我们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那柯里村党总支周时坤说,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比如傣族泼水节,大家会相互泼水祈福;彝族火把节,村里会组织篝火晚会,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周时坤说,在那柯里村,多民族组成的家庭不在少数。村民张春芝一家5口人,她自己是傣族、丈夫是白族、婆婆是哈尼族。“刚开始由于民族背景不同,一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有差异,但久而久之相互就适应了。”张春芝说,社会在一天天发展进步,民族身份差异并不会阻碍沟通。随着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来那柯里参观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张春芝在公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平时生意不错,需要长期聘请村里六七个服务员。“忙的时候还要临时找人来帮忙呢!”张春芝说,如果各民族不团结、邻里关系不和谐的话,无论开多高的工资,别人都不愿来。同心镇党委杨红平说,2007年,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那柯里民房受损严重。在恢复重建中,当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思,按照统规自建的原则,每户最高补助2.8万元,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打造旅馆或饭店。61岁的白族村民赵曾经是那柯里村民小组长,如今他和老伴承担起了村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保洁员,每天清扫村里的垃圾,保持村貌的干净整洁。包产到户的时候,村民们争田争地,赵经常要出面调解纠纷。“现在,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村里开了20多家农家乐和旅店。”赵说,来村里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把卫生搞好,可以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临近中午,记者来到那柯里小学。在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苗族学生王建顺正在看一本《中华大家庭》的课本。据该小学校长刘照荣介绍,那柯里小学共有203名学生,其中144名来自彝族、傣族、白族等7个少数民族。多年来,该校一直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发了《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并安排相应课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意识。”刘照荣说。杨红平说,近年来,那柯里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称号,已成为当地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凭借乡村旅游的发展,2015年,那柯里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6207元,是2010年的3倍左右。尝到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之后,张春芝也鼓励和支持村里有条件的家庭把农家乐开起来。“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很乐意去帮忙,借个桌椅板凳是常有的事。”张春芝说,“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我们村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