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意大利)锦(韩国)南宫旼(韩国)Jean Paul Frade(玻利维亚)和孩子们在一起1“建筑别有风情”
——Pier Andrea Armillis,外国语大学2014级留学生
爱旅行,爱美食,爱学习,也爱中国文化。这是来自意大利罗马的“80后”小伙子Pier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打开他的朋友圈,从秦始皇陵到东方明珠,从宫保鸡丁到小笼蒸饺,甚至还能看到“惟愿此生在杭州”这么“文绉绉”的感叹。
Pier去年9月来到,目前在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租住在海淀区魏公村的公寓。他对于的喜爱溢于言表:“一个词:开心。这里的生活非常舒适,与当地人相处愉快。我爱上了这里,不愿意离开。”
在Pier的眼中,是一座充满活力与信心的城市,像青年一样在攀登高峰,像竹子一样在拔节成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作机会也多,每天所发生的变化令人兴奋,这里的氛围与我家乡的‘倦怠’与‘停滞’完全不同。虽然自己一个人住,但我的生活并不孤单。人热情友好。半年前刚来这里时,我‘举目无亲’,但不久后就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我喜欢‘探索’这座城市。与颐和园、故宫相比,我更喜欢徜徉在清静的小胡同。春节时,我想再去那些胡同拜访一下。”Pier说。说起春节,Pier说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是在泰国清迈的中国城度过。这次他特地从意大利提前赶回,就是为了体验原汁原味的“春节”。“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春节是为‘求福’,‘福’代表着‘好运(lucky)’。”
Pier喜欢给建筑物拍照,他觉得在春节时的建筑物会更有魅力,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都会别有一番风情。他说,比等其他城市更有魅力的原因在于有“长”的历史、“老”的文化,就像罗马一样,而这,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2“交通春节最畅通”
——Nick·Compton,汉能集团公司公关经理
“我2007年来中国的时候是为了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一个暑期的汉语,那个时候我还是一名本科生。后来2008年奥运会时我又来做了一名服务的志愿者。2011年到2013年我在大学拿了一个财经新闻方面的硕士学位,随后就一直在工作生活了下来。现在在汉能(Hanergy)这家公司做关系方面的工作。”
说起在过春节的经历,来自美国的Nick将关键词定位在自己的假日生活上。
“因为我和女朋友住在三里屯附近,所以我对东边的一些地方都比较熟,也经常和朋友一起逛三里屯、东直门、雍和宫等地方。我实在是爱死了春节时的‘空旷’。虽然我在只过了两次春节。第一次是2013年,那时我还在读书,那个春节我就和朋友留在学校里。我们到北大未名湖去滑冰,又去了地坛庙会,一起玩了一些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游戏。去年我也是在过的年。这一次我不光是和朋友一起去了一些酒吧庆祝,也利用这个时间在三里屯SOHO上了一个集中的汉语培训课程。”他说。
说起春节的习俗,Nick熟稔地聊起了中国的吃饺子、拜年、红包、央视春晚等等“经典活动”,不过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春节时家人的团聚。“我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并且只有在这个时候,许多中国人无论付出多么的代价都要回家去,和他们的家人与朋友在一起。我想,这个传统也是能让春节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吧。”
他兴奋地对笔者说,今年的春节他被一个本地的朋友邀请到家中过年,而这个朋友家就住在原汁原味的四合院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四合院里的中国新年是什么样了。”
3“有最美的烟火”
——Alice,大学2014级意大利籍博士
听说是关于在过春节的体验,在大学读博的意大利姑娘Alice用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笔者说:“的春节给我两个印象最深刻,一是满城的鞭炮和漂亮的烟火,一是到处都不开门的餐馆和挤的庙会。”她哈哈笑着,一副“中国通”的语气开始朝笔者剖析起了春节时的。
2006年就来了中国的她,的确能算得上一个“中国通”了。在经历过几个不同城市的生活后,2013年,她选择来到工作,并在去年进入大学读社科类的博士。
“去年春节,我住在东直门附近一座30多层高的楼里,从那里可以看见二环和三环最漂亮的夜景。当时过春节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早到晚的鞭炮声和不停地升起的美丽烟花。甚至因为鞭炮声太响,年三十那天我和朋友们‘吓’得一天都没敢出门。听上去好像外面在打仗一样。”她说。
“我们聚在家里,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做好吃的、看电影。我甚至还看了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部分节目,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我知道这是中国人过年时几乎都会进行的一个‘常规活动’,而且晚会看上去也非常有意思,很华丽热闹。在我的祖国意大利,过新年时其实也有这样的晚会,不过一般是我外婆看的比较多一些,像我们年轻人就会集体在这个时候出门玩,去酒吧、去跳舞,甚至在街上狂欢,非常热闹。”
Alice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在刚来中国那几年就专门去逛过的庙会,春节时一些举行祈福仪式的、道观,都给她带来了很深的震撼。
“虽然具体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过新年时家庭的团聚在中国和我的祖国都是相通的,也因此每年春节时,中国朋友们都回家团聚,这也是我最想念家人的时候。所以我希望未来可以在过春节时更加地热闹,有一些像嘉年华一样的热闹欢乐的活动,这样我和朋友能有机会利用假期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了解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春节庆祝活动。”
4“有温暖的家庭气氛”
——韩国留学生锦、南宫旼,大学中文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
来自韩国的锦就读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她说,在来京上学之前,她就与中国有三次“亲密接触”。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由于父亲在留学,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了3年,那时的给她留下了古老、传统的印象,这3年间,她度过了两个春节。第二次在她初中毕业后,因父亲通过交换教授制度去上海,她也随着父亲生活了一年。第三次是在她上大学时,父亲到来教书,在寒暑假期间跟着父母在生活。
“中国的春节,让我首先想起的就是亿万人的‘大迁移’,其次有‘饺子’、‘鞭炮’、‘对联’、‘红包’等。而且,除夕这天要‘家人团聚’,所以再忙,或哪怕只是一天,远方的游子也要千里迢迢回家与家人团圆。”锦对中国的春节感触很深。
“中国的城市化、全球化,使成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但唯独在春节,除了的名胜古迹之外,上来往的车少了,到了晚上更是一片空荡。恐怕这就是‘大迁移’的结果吧。”锦说。
少小离家,所以南宫旼每逢过年假期就回到韩国与家人团聚。唯独2008年的春节,她为了准备高考,一个人在度过。“当时,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呢,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年。超市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他们准备得很周到,并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除夕那天,我和朋友们还燃放了鞭炮。”
“春节的,可形容为充满活力的城市。人们为了团圆和庆祝,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各种事情纷至沓来,我身边的中国朋友虽然也担心亲戚们问到婚事、事业、学业等问题,但是我确实能够看出他们心里是很激动、兴奋和期待的。”她对笔者颇为“深刻”地分析说。
在南宫旼看来,中国人过年和韩国人过年相比,更加热闹、。“中国人过年气氛非常活泼、欢乐,有点家族party概念;觉得‘’,是因为在过年期间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在韩国,过年相对而言是一种严肃的家族仪式,一般不会叫朋友们到家里来。中国人过年要吃饺子,家人聚在一起包,看‘春晚’,这一切场景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温馨。”
5“我是个资深的央视春晚迷”
——Jean Paul Frade,海嘉双语学校3-6岁蒙台梭利哲学教育老师
玻利维亚籍的Jean拿到了计算机专业工程学位后,因为对中国文化“疯狂”的热爱,选择来到中国做了一名幼儿教师。“因为在我找到了想找的中国文化。”2008年,Jean的家庭迁居到,但他仍然像许多外国人一样在奥运会前后来到了。
“虽然你知道的天气有些糟糕,空气也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觉得隐藏在城市背后的历史非常有趣,让这个城市不仅有现代的一面,更有很多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可以让人了解。”Jean认为。
在丰台、昌平、顺义等地都生活过的他,从2009年起,每隔一年,便在过一次春节。第一次的春节他和来自阿根廷的朋友在一起度过,那时他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春节要吃饺子、给红包等习俗。
“那次我们吃了很多饺子,也看了很漂亮的烟火。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看到的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太有趣,我甚至第二天又看了几次。而且,每年的央视春晚是中国当下最出色的艺术形式的集中展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中国文化艺术的机会。”Jean兴奋地说,“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那种舞蹈加上她穿的非常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还有音乐,是让我觉得最有中国味的表演。”
后来几次在的春节,他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中国的传统节日。2009年,他去了天坛逛庙会;2011年,他和朋友一起尝了尝各种小吃,还亲自发了几个红包;2013年,他去了一家人家里,被各种“嫂子”、“妹夫”的称呼闹得头昏脑胀,然后亲自上阵,学着做了一些年夜饭的菜肴。
“我在朋友的家中能够尝到他们家亲戚们做的中国各个地区的菜肴,每年几乎没有重复的食物真让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已。”Jean对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