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专稿(文/叶清漪编辑/樟木)
《巴霍巴利王》是典型的印度电影,然而又不是常见的印度电影。之所以说典型,是因为他的题材英雄与美女、复仇与称王、大段大段的歌舞、男主角开挂般的个人能力,这些都是典型的印度电影配置。而不常见则是因为它的特效与场面,投资高达1亿6975万人民币。虽然这个数字在如今动辄声称投资过亿的中国电影圈看来不过是“仅仅”,但对于印度来说,这已经是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了。
今年初,电影君曾去《巴霍巴利王2》的片场探班,顺便和印度电影工业内的人聊了聊印度电影生态,这里,我们不妨借这部电影来认识一下印度和印度电影工业。
北印度与南印度: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以中央邦的温德亚山为界,印度被分为南北方,南印度与北印度有着不同的人口起源,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连语言也不相通(由于印度历史上小国众多,所以印度一共有18种联邦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司法用语)。宝莱坞(Bollywood)是印度最大的电影产出中心,位于孟买,属于北印度,这里拍的电影以印地语为主。宝莱坞不是印度电影的全部,《巴霍巴利王》就是由南印度的泰莱坞(Tollywood)出品,那里的电影使用泰卢固语和泰米尔语。
印度的南北差异和隔阂之大,超出一般人想象。这也体现在电影文化上,相对来说,北印度电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南印度电影想要征服北方市场,则要困难得多。明星方面也是,北印度的巨星是全国级的巨星,而南印度的巨星,却只是南印度的。《巴霍巴利王》是极少数能跨过温德亚山的南印度电影,印度本土开画上映首日便创下780万美元成绩,打破2014年印度巨星沙鲁克汗《新年快乐》创造的印度影史最高开画日票房纪录。
因为观众基础不同,南印度电影比起北印度电影来说,更像人们印象中的印度电影更多的歌舞,更多的爱情,更多的开挂。宝莱坞近年来,在电影的探索上走得更远一些,歌舞元素比例逐渐下降,其他类型的电影也在增多,不乏现实深度的电影也时有涌现比如《我的个神啊》便是宝莱坞出品。但整体来说,爱情故事和英雄故事仍然是印度人民最钟爱的题材,大多数电影的情节都如如出一辙:男女主角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
歌舞与开挂:男主负责开挂,女主负责歌舞
“开挂”是典型印度片里男主角必不可少的技能,单手托起汽车、一拳打爆火车,在墙面上直立行走这都不叫事儿。在印度电影里,开挂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superhumanabilities。印度电影对于“开挂”镜头的追求,就像韩剧对于恋爱的“名场面”追求一样,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别开生面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开挂”,成了印度电影别树一帜的电影文化。在微博上,有人专门截取印度电影里这些“开挂镜头”,比如男主角的头部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具有电磁感应能力,吸附所有兵械(听起来和美漫里的超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的微博上,这些镜头被单独剪辑出来作为笑料,但是,这正是一个市场的创造者与消费者之间独有的回应方式当人们进到电影院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他知道自己想看到什么,然后,他被满足。
这类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当人们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总是希望能看到动作场面的,并且你准确的知道,徐克电影里的动作场面和成龙电影里的动作场面不同。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一个市场独特性的最根本所在好莱坞电影无论多么精彩多么好看,都无法回应这种期待。
印度电影里“开挂”横行的一个原因,或许也和其历史文化有关系: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混为一谈的。而印度又人人信仰宗教,在一个满天神佛的国家,人们对Superhumanabilities的接受度,当然远超信奉唯物主义的我国。
《巴霍巴利王》的导演SS拉贾穆里就是一个非常擅长开挂的导演。几年前他有一部电影叫做《功夫小蝇》,全程高能,讲的是谋杀致死的男人重生为一只苍蝇,然后为自己复仇的故事。而在《巴霍巴利王》里,他也贡献出了不少关于开挂的名场面:比如男主角在下坠过程中,向峰顶的树上射了一只箭,借助这只箭,他一跃就到了峰顶。
而与男主角的开挂对应的,则是女主角的歌舞。当然,在印度电影里,男演员也是要跳舞的,但女演员的唯一用途几乎就是跳舞。在印度,讨论一个女演员是否有实力的最重要指标就是舞蹈能力。除了跳舞之外,女演员很少有其他发挥的地方,不需要讲长台词,也不需要有人物刻画反正都极为脸谱化。
歌舞场面对于印度电影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诞生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职业歌舞导演。类似于我国“动作导演”这个分类,歌舞导演负责一部电影的音乐舞蹈编排、场面调度。一部标准的印度电影,会有3段以上的歌舞场面,这些场面对于电影剧情来说没有任何推进作用,这也是印度电影一般片长都超过两个小时的原因有些电影还分上下半场,让人们得以在冷气充足的电影院充分流连。
特曼娜芭蒂亚皮肤白皙
种姓、宗教和电影工业:电影圈属于几大家族,粉丝是世袭的
《巴霍巴利王》的男主角帕拉巴斯生于1979年,身高1米88,体型威猛,能打能舞,在南印度是炙手可热的当红小生,但是在北印度却基本处于默默无名的状态。而女主角特曼娜巴蒂亚则是出生于孟买,本是北印度人,因为在宝莱坞发展不利,南下来到泰莱坞,倒是取得了意外的成功特曼娜巴蒂亚肤色白皙,一看就非低种姓。
种姓制度在娱乐事业上对演员影响不大尤其是男演员,南印度的明星以首陀罗居多,北印度明星以吠舍居多。而女演员因为有一种“以白为美”的审美倾向,所以肤白貌美的高种姓女性倒是更容易取得成功。不过比起种姓来说,家族才是印度明星最大的靠山。
印度电影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众多老一辈电影明星在拥有了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乃至政治权力后,将自己的家庭成员也纷纷带上演艺道路,对自己的直系血亲花大力栽培,众多的“星二代”、“星三代”因此应运而生。在宝莱坞,Kapoor家族(吠舍种姓)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印度人普遍信奉“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让电影家族变得合理,成为了新的“电影种姓”,这也是新时代下的新种姓制度。
因为电影家族的广泛存在,印度电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世袭粉丝。不同的家族拥有不同的拥趸,各家族之间相互竞争激烈,粉丝间的关系也往往剑拔弩张。
据说,印度的半个电影圈都属于《巴霍巴利王》制片人prasadshetty家族的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印度是一个印度教占绝对优势的国家,但并称为“三大汗”的最顶尖的三位男明星沙鲁克汗,阿米尔汗、萨尔曼汗却都是伊斯兰教徒。汗即Khan,这是伊斯兰的一个姓氏。不过,在宗教关系紧张的印度,娱乐圈顶级明星也处于两头都要讨好的状态。萨尔曼汗父亲虽然是穆斯林,但母亲却是印度教的,他自称既是穆斯林也是印度教徒。其他的两位可汗,也都娶了印度教的妻子。
电影工业之所以在印度如此强大,很大原因是电影票实在便宜。在印度,一场电影票价不过几元到二三十元,在农村播出的流动电影甚至不要门票,只靠卖点小吃挣钱。印度人民每周普遍都要看一两场电影,这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电视文化则不是强势文化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发电量为56184,而印度为9222,落后中国将近20年,作为一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印度的人均发电量可以说少得可怜,电网建设也极不完善,很多地方并不通电。截止到2014年,印度市场电视机总保有量为1.69亿台,而同比,中国的数据是FPD电视保有量达到2.9亿台,CRT保有量达到3.3亿台。两相对比,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电影在印度如此受欢迎。
3000人大战场面
而如今印度电影业正在享受着人口红利,《巴霍巴利王》之所以能以1.6亿人民币的投资获得如此宏大的场面,很大原因是印度的工钱实在便宜。电影里面有一场战争戏,动用了3000人的群众演员,拍了200天以中国现在群众演员的工资,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制片人会通过这样的拍摄计划。而电影中大量的道具也依靠手工打造,在采访里,特效组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部电影的工作量是:15000张概念草图,手工制作了3000-4000个模型。电影中每一个道具,都有10-15个备用。身为一个中国人,记者在该电影位于印度海德拉巴(印度第六大城市)的摄影基地里,看到众多工作人员手工制作刀剑等道具时,不得不产生一种,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的确已经逐渐远去的感受。
附主创采访:
导演组
导演:人们渴望“异想天开”,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曾很受欢迎
腾讯娱乐:巴霍巴利王被称为是印度最贵的电影,请问印度电影的投资一般在多少?而您这部电影投资是怎么分配的?演员片酬多高?特效花了多少钱?
导演SS拉贾穆里:上下两部一起的投资大概在6000万美元,最大的一部分投资是制作费用,占30%,用于日常的拍摄;然后是视觉特效部分,占15%-20%;第三是场景部分,占15%-20%;接着是演员和技术人员(演职人员),占15%,还有5%用于市场营销。剩下的10%-15%则是银行的利息。
这部电影非常特殊,演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其实是稍低于行业平均水准的。一般来讲,在印度的其他电影里,主要演员的片酬会占到整个预算的40%左右。
腾讯娱乐:剧里面有一场战争戏,据说是5000人的队伍拍了200天,这个非常难以想象,能否透露一下群众演员的薪水?
导演SS拉贾穆里:这个问题其实是分情况,要看你怎么用这些演员,不同的拍摄场面会有不同。也要看你所处的视角,如果你站在当下印度的电影产业来看,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和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相比,算比较低。
特效组
腾讯娱乐:很多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印象是“脑洞大开”“想象力惊人”,这部电影中也有许多匪夷所思的画面,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开挂”的?
导演SS拉贾穆里:观众并不是完全相信电影中的一切。有时候,观众可能愿意相信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他们又会抓住一些微小的地方来提出质疑。例如,在电影中,男主角跳起来、射箭的那一段表演,如果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别的电影中或者发生在另一个场景中,人们可能会觉得可笑。但是这个镜头出现的时间点是符合观众期待的,在这个时间点,观众希望他能成功,所以你能说服观众相信这件事。
1970年代的时候,很多的中国电影被引入印度,大部分都是功夫电影,李小龙、成龙等的,最初的时候,印度人们非常喜欢这些电影,这些电影在印度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后来,这种电影开始过剩,各种飞来飞去的,我们开始觉得,这样不太好。
但是,当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出现,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人在水里漂、树上飞,虽然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但我们仍然很喜欢它。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好莱坞的观众,都很喜欢这种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作为人类,我们其实是希望看到一些超现实的画面的,我们想要去到月球,看看上面有什么,我们想要穿越时空、飞来飞去……想要看到异想天开的事物,这是人类的本性。
腾讯娱乐:七十年代的这些中国电影是否对你产生了一些影响?
导演SS拉贾穆里:李小龙的电影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有成龙。我喜欢这些动作片,以及电影里的故事。但是就像我所说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这些电影也有好有坏,不过慢慢地,人们会忘记那些不好的,记住那些好的。现在的中国电影我看得不多,有些还挺喜欢的。
我喜欢那种情感丰富的动作片,不一定要有真功夫,但动作一定要好看,不是花拳绣腿似的,需要更好一点。好莱坞电影也是如此。
男主角是泰莱坞的当红小生
演员:有胡子的男人比较man,女演员遭受不公平待遇
腾讯娱乐:两位男主角(男一男二)的身高很高,而且满脸胡须,这是印度的男演员的普遍特点吗?
男一帕拉巴斯:不,其实能像我们这样(又帅又高)的演员是很罕见的,胡子在印度的传统和文化中很常见,我们喜欢留胡子。同时也有角色的需要,因为有胡子的男人看起来会比较man,可能更会赢得女人的喜欢。(女三在一旁表示,“我喜欢有胡子的男人。”)
腾讯娱乐:男二在电影里扮演了一位反面角色,会因此而戏路被定型吗?
男二拉纳达格巴帝:当你因为扮演某一类型的角色而变得受欢迎,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通过一些其他角色来打破人们的这种印象,比如今年我就饰演了各种各样的其他角色,政治家、军人等,所以观众心中的反派印象应该不会这么严重。
女一特曼娜芭蒂亚皮肤白皙,来自高种姓家族
腾讯娱乐:在印度成为电影演员是大多数年轻女孩的职业梦想吗?
女一特曼娜芭蒂亚:在印度,人们也会被电影行业吸引,因为它看起来很光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成为电影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工作,你得喜欢表演、喜欢融入不同的情景,喜欢整个过程。
如果你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你的这种状态会赢得观众喜欢,从而让你变得有名。而不是相反(为了成名而进入演艺圈)。
在印度,很多人喜欢电影,并为此着迷,很多人想要参与其中。但是很少人能坚持下来、能出名,这是一个有竞争性的行业。
腾讯娱乐:在印度,做女演员是否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
女一特曼娜芭蒂亚:这个职业非常特别,它对你呈现出的任何东西都有要求,无论是脸、身材还是你的情绪,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有这样的要求。你需要保持激情,而不是仅仅期待能带来什么。因此,压力是存在的,这不是一个所有人都能生存的职业。
影片中的霸气太后扮演者
腾讯娱乐:在印度,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围绕着男演员,女演员片酬上也只是男演员的1/5,各位有觉得不公平吗?
男二拉纳达格巴帝:现在的女演员们演的电影更多。
男一帕拉巴斯:比如特曼娜巴蒂亚(女一)就演了好几个,我只有一部。
《巴霍巴利王》主演
女一特曼娜芭蒂亚:但是老实讲,男演员和女演员之间确实存在不平等,宝莱坞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身为一个女性,以及电影行业中的一员,我能看出为什么会这样。当一个电影做得好,导演会得到称赞、男演员也会得到称赞;但是当一部电影做的不好,受到批评的往往是女演员。并不是说责任在于男演员,而是因为电影里的故事,其实是以男性为主的,当然,也有女性为主的电影,这些电影就不是这样。当你谈论印度的商业电影市场时,这种巨大的差距慢慢在缩小,但仍然非常大。
男一帕拉巴斯:她(安努舒卡谢蒂)演了很多角色,什么女儿、妈妈,有四部电影左右。
女三拉米雅克利须那:这其实也和粉丝有关,粉丝多的演员得到的多,因为票房来自于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