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云南边疆,跟不跟走,还是头人与心中的疑问。但在普洱一带的34名少数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到参加国庆周年观礼团之后,跟走的已坚若磐石。于是,就有了“会盟,刻石铭碑”的,有了用鲜血和生命恪守誓词、捍卫民族团结的……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这一论断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为我们搞好民族关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的宝贵传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团结的种子冲破现实藩篱的重重阻碍而生根发芽,分分合合的刀风剑霜而开花结果。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南北朝岭南冼氏夫人平叛,明朝广西瓦氏夫人年近花甲率兵抗倭,清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西戍新疆……各族儿女谱写的民族团结佳话,绵延不朽,世代相传。
搞好民族团结、争取是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党主张和实行的是争取、团结、联合少数民族的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在红军长征途中,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同盟”,成为战争年代党重视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模范执行政策的干部,迅速在民族工作上打开了局面。为了疏通民族关系,我们派中央访问团到民族地区慰问,为各族群众做好事;请少数民族代表到欢度节日,到内地参观访问,极大地赢得了。不仅如此,中央领导在促进民族团结上更是身体力行。与库尔班大叔交往的故事,周恩来身着民族服装参加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情景,定格在各族人民的记忆深处。
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对少数民族的拒住、拒载、拒租、拒卖,搞特殊安检、抬高门槛等现象。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竟然地对一些民族持态度。这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少数民族,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人同这个民族整体在一起、不尊重甚至是歧视少数民族群众的现象,是在伤口上撒盐。到头来,只会遂了极端的愿,却寒了各族群众的心。二是现代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焦虑。现代化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置身其中的人们难免产生种种不适。特别是我国现代化速度快,不均衡程度高,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因此,一些少数民族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赶不上现代化这趟快车的心理焦虑。三是跟我们工作的偏差密切相关。民族团结,反对民族,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并不是靠这一条就够了。
是最大的。要争取,根本的一条是我们要增强发展的普惠性、包容性,缩小发展差距,使各民族都搭上现代化的快车。要贴近民生抓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最管用的一条,就是做好群众工作、争取。民族团结的主体是各族群众,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抓不住,团结也就不可能搞好。要重在平时、抓在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多做温暖、凝聚、争取的好事实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党派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采取各种形式扩大内地同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规模,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注重保障各民族权益,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以自身的来对待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要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感情的言行。
民族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而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识是3个重要群体。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教,生活在这些民族地区基层的,如果参加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势必脱离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要执行不教、不参加教活动的,在思想上同教界限,同时尊重和适当随顺民族风俗习惯,以利于更好联系群众,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周围。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群众中影响大,一定要紧密团结他们,做到上尊重他们、工作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关照他们,发挥好他们资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少数民族知识思想活跃、能量不小,要将他们纳入工作视野、加强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多同他们交朋友,平时多、多沟通、多了解信息,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全社会都来共创共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防线必能筑牢。(来源: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主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